——自治區高院黨員干警投身防疫一線工作紀實
穿上制服,他們是為群眾合法權益奔走的正義之士;脫下制服,他們變身社區里的“搬運工”“協調員”“統計員”......
疫情防控期間,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根據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組織102名黨員干警投身防疫一線。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雖不同崗位,但有著同樣的擔當。他們晝夜奔忙,以一己之微力,守護萬家燈火。
王騰:化身社區“搬運工”

11月16日12時許,水磨溝區南湖南路街道南湖南路西社區又到了一批物資,自治區政法系統下沉工作組組員、自治區高院司裝處干警王騰和同伴三步并作兩步跳上車,不到半個小時就將滿滿一車蔬菜包卸完。
隨后,他們將所有貨物按不同小區和單位的訂購量分配好,再一一裝車,兵分幾路運送到不同小區。
這一卸一裝再一運,4個小時過去了。
從11月3日起,王騰每天都在重復這些動作,從最初胳膊疼腿酸到后來左拎右提,王騰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他每天要協助社區工作人員完成轄區8個政企單位、10個居民小區的日常生活物資供應工作,平均日裝卸運送物資近2噸。還要給小區內閉環管理的工作人員配送一日三餐。
“我是共產黨員,又是年輕人,就應該多干點。”王騰說。
社區物資配送時間不定,物資隨時到他們隨時干。物資裝卸和配送除了要用蠻勁,還少不了細心,誰家少了一個物資包,就可能影響一家人的正常生活。為此,他在裝卸和運送物資時十分注意運送的平穩。
前幾天社區連續到了好幾批物資,他和同伴來回運送了10趟,忙完已快到次日凌晨。
王騰說:“在高院,我主要負責資產管理,為司法人員提供服務保障,讓他們更好地開展審判執行工作,現在只是換了個工作地點,為居民做好保障,讓他們更安心地配合防疫。”
祁萬杰:工作想在前做在前

11月15日,水磨溝區石人子溝街道葛家溝村刮起了大風,自治區政法系統下沉工作組組員、自治區高院審監一庭法官祁萬杰一早起來就在忙著聯絡3個村隊的志愿者,收集群眾訴求。好在大風沒有對村民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本月初,祁萬杰根據工作安排來到葛家溝村服務。這里地廣人稀,全村3個村隊只有300多戶居民。人雖少,但服務起來可不容易,最遠的3隊離村委會所在的1隊有20多公里。
村里的志愿者數量有限,每天都有固定的任務量,服務中祁萬杰沖鋒在前,勇挑重擔。
每天除了為村民做好物資保障服務、卡點巡查和消殺工作外,他還將部分精力放在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上。
葛家溝村分布著不少牧區,今年因氣候原因當地草料生產不足,村委會和村民都在聯系從外地購買草料。
11月6日,有一批草料到了烏魯木齊,但一時無法送達村里,兩戶村民又急需這批草料喂養牲畜。在走訪中,祁萬杰了解情況后,立即協調辦理有關手續。
11月8日,滿載草料的貨車順利抵達村里,祁萬杰又和村里的志愿者一起,幫著村民卸草料,十幾噸草料卸下來,祁萬杰累得腰酸背痛,但他沒有休息。當天夜里,運草料的車安全離開,他心里才踏實。
每天忙完一整日的工作,祁萬杰還不忘提前在居民群中問需。
“我們的工作必須想在前、做在前,才能讓居民更安心。”祁萬杰說。
張朝暉:居民群里最活躍的人

10月24日,新疆法官學院網絡信息部部長張朝暉根據安排,來到天山區東門街道五星南路社區開展志愿服務。
張朝暉負責的樓棟有60多戶居民,每天他要負責整棟樓的物資配送、垃圾清運、環境消殺等工作。
工作繁而雜,張朝暉卻理得特別順,至今他也沒因服務不到位聽到居民一句抱怨。問其原因,張朝暉說:“想辦法把服務做細點。”
樓棟里的老年人不會接龍蔬菜訂單,他上門服務從不怠慢;慢性病患者經常要購藥,他定期上門取卡提早把藥買好;群里有居民提出疑問,他第一時間出來解釋......
11月9日下雪前,部分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擔心下雪降溫,玻璃水沒有及時放掉會凍住,也有居民擔心車長時間放置不打火,車會虧電。看到居民的需求,張朝暉立即表示可以幫忙。
那天,他上上下下跑了幾趟,為有需求的居民一一解決“涉車”難題。
11月11日,居民李某家中停電,孩子上網課受影響,張朝暉得知后,迅速上門取電卡,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居民買好了電。
在張朝暉每天的任務中,樓道環境消殺堪稱“最重”的任務。
整棟樓內的消殺需要5桶消毒液,他每天背著20多公斤的消殺噴霧器樓上樓下要跑三趟,每次消殺后汗水都會浸透衣服。他調侃道:“消殺就當健身啦!”
每天消殺后,他還會在居民群中提醒居民注意防護。張朝暉笑稱,雖然自己不是所負責樓棟的居民,卻是居民群里最活躍的人。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還有更多的身影值得被記錄。
司法警察總隊青年干警邸若云在老舊小區里,每天扛起物資一趟趟爬樓梯;辦公室的趙永龍每天要求自己再用心一點、細心一點、耐心一點,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多做一些,用行動溫暖群眾;審監一庭干警努爾哈那提·阿不都加帕爾挑起核酸采集、錄入信息的重任,還協助社區開展翻譯工作......
從晨光破曉到暮色沉沉,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與疫情作斗爭,讓黨徽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