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群柱,這是你申請廉租房的低保證明,我帶來了。”
“巴音花大媽,你家羊圈被洪水沖走的事我上報釘釘群了,社區現在就派人幫你找羊、修羊圈。”
……
這些都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音布魯克鎮艾爾賓社區網格員的工作日常。8月中旬,該縣山區持續降雨,網格員們增加了入戶走訪的頻次,收集上報群眾困難訴求。
從過去“誰發現誰上報誰處置”,到現在只需上報,解決問題交給“大后方”,網格員們的工作效率更高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州以黨建為引領,以網格化服務管理為抓手,通過優化信息平臺、建立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創新服務保障和考評等措施,走出了一條具有巴州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今年,我們建強網格化服務中心,打造全量全程閉環群眾工作平臺,完善‘網格發現、中心吹哨、部門報到、末端評價’工作機制,確保群眾反映的矛盾糾紛、困難訴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巴州黨委政法委副書記彭保華介紹,目前,該州已在村(社區)綜治中心全面設立“民情110”接收臺。
接收臺由專職人員負責接收、整理、歸類、分流等工作。網格員發現問題后上報至釘釘群,由接收臺工作人員進行后續操作,問題辦結后由網格員反饋給當事人。
智慧管理促進精細服務。當地將各方資源向基層傾斜,形成村(社區)、鄉鎮(街道)、縣市、州四級聯動工作格局。各縣市還整合綜治、市政、城管、警務等部門力量,以“社區吹哨、街道派單、部門報到”模式,解決網格員從前“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
3月17日,若羌縣鐵干里克鎮亞喀吾斯塘村網格員付榮慶在走訪中了解到,王四中等3戶村民2021年在當地落戶后分得72畝土地,后因灌溉系統未完善,不能進行正常農業生產。
付榮慶到地里用手機拍了照片,連同基本情況上報至接收臺。經若羌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吹哨”,若羌縣農業農村局“報到”響應。
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現場察看后提出,暫時利用附近村民家的機井,再疏通一條渠道,引水至荒地。此方案5天就落實到位。
同時,農業農村局還與水利局等部門協商,爭取項目資金修建一條明渠,從根上解決灌溉問題。
上下聯動“一網閉環”,各支力量在網格內釋放出最大能量。僅今年6月至8月,巴州就化解矛盾糾紛1.49萬條,解決困難訴求6.84萬條。
有監督才有力度。巴州還建立網格員末端評價機制,由網格員對“吹哨報到”部門單位在響應速度、履行責任、完成情況、反饋情況等方面進行工作質效評價。辦理不力的,給予該單位“差評”,扣除“平安建設”考核分值,3次以上“差評”則取消年終評優資格,以此倒逼責任單位辦實事、求實效。
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各縣還積極探索推行“積分制”,充分引導群眾在網格內參與自治。
去年8月,博湖縣在鄉村開設積分超市,以“表現賺積分、積分兌商品”模式,激發鄉村自治活力。
“我們在網格內成立‘社會治理積分考核小組’,由村民自治組織對大家表現進行入戶評分、日常積分,每周網格黨小組會議討論通過后進行公示。”博湖縣查干諾爾鄉黨委書記孫國棟介紹,積分達到一定數額時,群眾還能在評先評優、申請貼息貸款等方面享有優先權。
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幫。巴州通過“一張網”及時傳遞黨的聲音、聽取并回應群眾訴求,解決了一批影響基層治理效能的痛點堵點,為群眾提供了精準有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