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人民法院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契機,聚焦群眾關切,凝結司法智慧,采取一系列開創性舉措,進一步完善物業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現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質效的突破性提升,鞏固了物業糾紛訴源治理的良性態勢,開創了物業糾紛多元化解新局面。
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奇臺縣人民法院組織召開物業企業審判座談會,為轄區物業企業負責人深入解讀《民法典》相關規定,當場解答當前物業服務行業存在的常見、多發、有代表性的法律問題。通過傾聽了解企業的現實困難,找準司法服務的方向,在為物業服務企業送去法律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物業企業進一步規范管理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風險防控能力,確保物業糾紛得以有效預防和及時化解,此舉作為“暖企惠企”措施,推動了奇臺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深入普法,傾聽民意。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法官深入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多發社區,通過業主委員會和社區居委會,同廣大業主們面對面深入溝通交流,廣泛聽取業主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針對群眾“急難愁盼”有的放矢地釋法明理,宣講《民法典》《物業服務管理條例》等法律規范中物業服務合同的相關法律知識,引導群眾正確面對、理性表達、依法維權,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之中。
暢通渠道,快捷立案。在立案階段,立案庭開辟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綠色通道”,實現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當天立案,當天分案,當天移交業務部門。同時,立案庭還充分利用督促程序,盡量適用小額程序,確保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快立、快審、快裁判”。
集中送達,前置調解。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多為物業公司對小區欠繳物業服務費的業主進行集中起訴,少則幾十件,多則幾十件同時立案。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通常采取集中送達、集中開庭、集中宣判的方式進行,以保證司法資源的有效配置、程序的公開公正和裁判標準的統一。在送達階段,采取“五加二、白加黑”集中送達的攻堅模式。白天確認居住情況、準備送達材料、核實聯系電話,下班之后就利用休息時間,兵分幾路,挨家挨戶地開展集中上門送達。在周末休息日,再對之前送達不成的二次上門送達。
專業分流,集中審判。針對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多、金額小、成批次的特點,在審判階段,法院依據《案件專業化辦理分流工作方案》,對案件進行專業化分流歸口,由特定的審判團隊進行集中審理,爭取成批調處,成批結案,極大提升了相關案件的辦案效率。1月至今,在民事一審案件中,奇臺縣法院共受理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案件271件,審結271件,結案率100%;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180件,調撤率67%,平均審理周期9天,贏得了人民群眾和物業企業的廣泛好評和贊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