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公布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自治區在第一時間積極響應、貫徹落實。這些措施不但回應了群眾關切,也釋放出重要信號:要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這意味著優化調整絕不是放松放開,而是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優化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當前,全球疫情仍處于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疆內疫情還有一定規模,防反彈、防擴散等還面臨艱巨任務,加之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等因素影響,全區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存在擴大風險,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是在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下,進一步科學精準防控,最大程度減少疫情防控對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影響,實現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高效統籌。
各地各相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優化調整不是簡化流程、“減”化操作,更不是放松要求,而是要著力優化完善提升防控機制、防控能力和防控質效,科學精準做好防控工作。
優化調整是用最小代價取得最大成效的積極探索。比如針對密接者的管理由“7+3”變為“5+3”;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最大限度減少管控人員……這些措施就是根據疫情防控新形勢和病毒變異新特點做出的調整,從而以更小代價甄別和管控感染者。對相關部門來說,工作并不是變簡單了,而是要加速提升科學精準防控的能力,適應新的變化和新的要求。
優化調整還是提升治理能力、治理溫度的必然要求。比如對備受詬病的“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問題加大整治力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拒診;不得拒絕接受滯留人員返回……這些要求,直面當前防疫中暴露出的突出問題,亟需相關部門用更科學的手段,對不當的防控方式進行糾偏改進,從而持續增強疫情防控工作的民生底色和人性關懷。
對于普通群眾來說,絕不能把優化調整理解為放開放飛,而是要更大程度加強自律。科學精準的防控措施必然縮小管控“包圍圈”,在外部約束減少的情況下,更加需要每個人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更加嚴格地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措施,當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是我們當前必須做好的“必答題”。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對標對表“二十條”,咬緊牙關、真抓實干,早日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殲滅戰,盡快讓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回歸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