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1月10日《新疆日報》報道,從8月10日到10月末,疆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貨車司機實施延期還本232.47億元,惠及各類企業15707戶,為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疫情延宕,各類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也日益增多,因此還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助企紓困的力度,千方百計把各類市場主體保護好。
中小微企業普遍抗風險能力較差,更容易受到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輕則效益受損,重則跌至存亡邊緣,因而也是做好保就業、保市場主體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段時間以來,自治區各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助企紓困的措施,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實施力度、擴大實施社保費緩繳政策;新疆銀行將調增助企紓困專項信貸資金,推行優惠貸款利率,精準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復工復產……多方運用政策手段為各類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凝聚了共克時艱的信心,更為后續復工復產打下扎實的基礎。
但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在疫情長時間的影響下,8月至10月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延期還本的額度相當于今年前7個月的總和,這意味著本輪疫情中受到沖擊的市場主體為數不少。除此之外,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疫情期間面臨的問題也千差萬別,還有原材料價格上漲、物資運輸受阻、生產訂單驟減、人員到崗困難等一系列困難。在綜合研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形勢的基礎上,為企業紓困解難的措施不但不能松勁,反而需要進一步加強力度、拓寬范圍。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呼喚政府職能部門主動靠前服務、精準識別對象、加大力度施行有針對性的舉措,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
今年5月,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為做好這一工作給予了明確指導,比如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穩價,運用儲備等多種手段,加強供需調節,促進價格平穩運行;加強生產要素保障,將處于產業鏈關鍵節點的中小微企業納入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等。助企紓困,不僅需要真金白銀的幫扶,更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宏觀調控作用,及時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各種問題,才能確保“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越多,助企紓困的力度就要越大,在抗擊疫情的硬仗中探索實踐出的各類助企紓困政策,不僅要在特殊時期發揮“兜底”作用,相關部門更應從中總結出長期可行的制度性措施,用來保護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這是穩經濟、保民生的題中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