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區立足邊境、旅游大區實際,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著力打造市域公共法律服務圈,不斷夯實市域社會治理法治根基。

搭建平臺
針對城鄉法律服務供給不均衡、旅游景區法律資源獲取不便等問題,依托地、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矛盾調解平臺,建立完善以縣(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龍頭,鄉鎮(街道)、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室為樞紐,律師事務所、調解委員會、法律援助聯絡站點為基點的立體化、網格式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集中律師事務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證處、司法所、法律服務所、司法鑒定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法律服務資源,依托“12348”新疆法網、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推出公共法律服務“網上辦”“碼上辦”“指尖辦”,引進公共法律服務人工智能終端31臺,實現群眾法律服務“一扇門進入、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目前,全地區已建成8個地、縣(市)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60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535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配備專兼職法律工作人員236人,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

精準施策
針對農牧民群眾居住偏遠散,推出“組團式”法律服務,與西南政法大學等高校合作,實施“一縣(市)聯系一名校、一鄉鎮聯系一名師”引才工程,實現地、縣、鄉、村四級法律顧問全覆蓋,培養村級“法律明白人”,組建7支縣(市)級普法“輕騎兵”,打造“氈房”等特色調解室,開展“鄉村振興 法治同行”“法治教育基層行”“法治體檢”等活動。針對旅游景點多、游客法律訴求不便等問題,推出“定單式”法律服務,將法律服務搬進旅游景點,設立9個旅游巡回法庭,讓游客在景區即可享受到高質量的法律服務。針對邊境線長、邊民法律訴求不便等問題,推出“套餐式”法律服務,每年4月集中開展“邊防政策法規宣傳月”活動,常態開展“法治邊防行”等活動。

統籌推動
制定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重點任務分工方案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各級公共法律服務的平臺建設、經費保障、服務規范等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制定公共法律服務發展指標(2020—2022年),將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等9個項目,細化為26個發展指標,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健康發展。建立公共法律服務財政資金保障、政府投入動態增長等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常態長效。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法治政府建設考核、法治督察工作,建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督查通報等工作機制,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落地生根、惠及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