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切實加強網絡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網站平臺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及時發現網暴異常行為,強化網暴當事人保護,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
在互聯網上,我們不時可以看到,一些網民出于各種心理,或針對他人集中發布侮辱謾罵、造謠誹謗類信息,或通過人肉搜索等方式侵犯他人隱私,還有一些人為了蹭熱度、做推廣,故意帶偏節奏,給網暴火上澆油。由于互聯網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網暴往往突如其來且來勢洶洶,讓網暴當事人一時難以招架,甚至可能引發極端事件。
為保障用戶合法權益,打造清朗網絡空間,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個人信息保護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并部署開展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取得了一定積極成效。不過,從實踐來看,網暴仍不時出現,甚至波及線上課堂。
網暴之所以頻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往對網暴的治理多側重于事后追責,但由于相關法律法規比較分散,加之網絡具有匿名性等特征,使得事后追責往往很難有效發揮懲戒作用,進一步助長了一些網民的“法不責眾”心理。
此次《通知》旨在推動網站平臺建立全鏈條網暴治理機制:平臺不僅要在事后對涉網暴賬號進行分類處置,而且要通過構建網暴技術識別模型、加強內容識別預警等舉措,建立健全網暴預警預防機制。同時,平臺要設置一鍵防護功能、優化私信規則,并加強評論環節、重點話題群組管理,嚴防網暴信息傳播擴散。這一系列將網暴治理關口前移的舉措,有助于及時發現網暴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并給予當事人以有力保護和有效救濟。
構建全鏈條網暴治理體系,是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構建良好網絡生態的有益舉措。當然,良好的制度設計只是治理網暴的第一步,后續還要通過加強監管來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從而讓網絡空間清朗有序,遠離暴力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