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喀什地區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法庭以創建“楓橋法庭”為契機,注重“調解優先”,積極探索無縫對接、高效運作、睦民利民的多元融合式調處機制,強化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功能,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橋頭堡”作用,助力“鄉村振興”和“無訟”鄉村創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朋友有難借錢,仗義鼎力相助本是好事,可遇到借錢不還的朋友又該怎么辦?近日,該法庭成功調解了一起債務糾紛案件,也挽救了雙方即將破裂的友誼。
2020年,被告艾某因生意資金周轉困難,向原告吐某借款2.3萬元,出具借條約定2020年3月份還款,因兩人私交不錯,吐某痛快地將錢借給艾某,可艾某卻遲遲沒有履行還款承諾。
無奈之下,近日,吐某來到阿克薩克馬熱勒人民法庭尋求幫助。庭長阿布都克力木·哈力克查證后,立即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在他耐心細致的釋法說理和勸解下,二人終于敞開心扉、解開心結,達成調解協議。
看似簡單的子女撫養糾紛案,往往牽扯到兩個家庭和孩子的幸福。阿克薩克馬熱勒鄉12村麥某與妻子尼某于2016年登記結婚,婚后育有一女,2022年雙方因感情不和“分道揚鑣”,并展開了一場孩子撫養權的“爭奪戰”,隨著爭吵愈演愈烈,最終走進了法庭。
承辦法官阿布都克力木·哈力克庭長深知,此案不僅是一紙判決那么簡單,面對“跟爸爸”還是“跟媽媽”的艱難抉擇,無疑都會給年幼的孩子帶來心理創傷。調解過程中,阿布都克力木以一個父親的角度出發,耐心與雙方溝通,終使雙方冷靜下來,撤回了訴訟,并和好如初。
阿克薩克馬熱勒法庭的法官們堅持情、理、法多管齊下,運用傳統道德、公序良俗、鄉規民約等積極開展訴前調解,“小法庭”發揮出了“大能量”,開啟了“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庭裁判終局”為核心的訴源治理新實踐,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司法擔當。
今年以來,阿克薩克馬熱勒法庭受理各類案件145件,已調解結案134件,調撤率達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