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10點,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哈巴河邊境管理大隊科克托海中心邊境警務站剛剛結束了早派工,各巡邏小組受領了當日的巡邊任務各自去做出發前的準備。
“你把毛褲和羽絨服穿上,今天河邊肯定冷。”護邊員巴合提別克·斯那莫一邊穿著自己的棉大衣一邊叮囑同為護邊員的兒子葉爾那爾·巴合提別克。
“知道了,爸!你也一樣。”葉爾那爾回答父親。
10時30分,一切準備就緒,父子倆和另外兩名護邊員組成的巡邏分隊正式開始了一天的邊境巡邏。

很快,巡邏小隊到達第一個勤務點,這個季節的邊防設施經常被野豬破壞,今天這一段被毀壞得尤其嚴重。大家拿出維修工具開始維護,巴合提別克一邊干活一邊對兒子說:“我們今天的好日子是黨給的,我們一定要為黨和國家守好邊防,用實際行動感黨恩、聽黨話,踐行永遠跟黨走的決心和信心”。
6公里的巡邏路線要經過密林、戈壁、沙漠和一段灘涂,最近的寒潮使得氣溫下降非常明顯。因天氣原因,平時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今天卻用了一個多小時。
14時,完成了上午的巡邏任務也到了午飯時間,巴合提別克帶領小隊找到一處低洼避風處。大家席地而坐,從隨身攜帶的挎包里取出警務站提前為他們準備好的馕餅、小咸菜、火腿腸和裝滿奶茶的保溫壺。清冷的西風從巡邏隊員的頭頂呼嘯而過,得益于有力的后勤保障,當下所有護邊員在巡邏過程中都能獲得充分的營養補給。這些變化在巴合提別克剛進入護邊員隊伍時是沒想到的。
“2009年,我剛加入護邊員隊伍的時候,沒有巡邏路,一開始住的是氈房,沒有長明電,更沒有網絡和手機信號,整個勤務時段所有人都處于失聯狀態,遇到惡劣天氣或者突發情況時自己害怕,家里人也非常擔心。”
“那你為啥一直干到現在,而且還讓我也當了護邊員?”葉爾那爾不解地問道。
巴合提別克說:“那是因為黨對我們邊境地區人民的關懷,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不能忘記了黨的恩情,要用實際行動感恩黨。”
據了解,隨著國家興邊富民政策的扎實推進,現如今,邊境區域不僅通了公路、長明電和4G、5G網絡,邊民也住進了水電暖等基礎設施齊全的安居房、護邊房,當地相關部門還通過種養殖產業升級培訓的辦法,提高邊民收入,使生活在邊境區域的邊民生活環境和收入實現質的變化。富裕起來的邊民,沒有忘記黨和政府的關懷,積極主動地投入為國護邊的行列之中,成為一個個永不退伍的哨兵。巴合提別克父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邊民增收的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注重護邊守邊人員的工作生活環境提升改善。短短幾年間,執勤點的氈房子變成了寬敞明亮的磚混房,房間里獨立宿舍帶暖氣、室內衛生間能洗浴、廚房干凈衛生、會議室寬敞明亮。還修通了巡邏路,安裝了電子眼……”
這些變化,讓廣大邊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激發出了生活在邊境守護好邊防的愛國情懷,大家紛紛走上了巡邏護邊之路。
因此,今年50歲的巴合提別克不僅自己護邊,還積極動員其兒子葉爾那爾也參加到護邊隊伍之中,成為這里最年輕的護邊員。每天,父子倆一同行走在邊境線上,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也成為護邊員中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