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關鍵在“快”,解決群眾涉疫困難關鍵也在“快”。是快還是慢,決定著群眾的心是熱起來還是涼下去。
“水管漏水急需解決”“小區暖氣不熱”“服用的靶向藥不知道哪里能買到”“上百畝的辣子急需采摘”……對于各種民生訴求,只有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馬上解決、立即解決,群眾才能心定心安心暖,更好凝聚團結抗疫的強大合力。
解決問題的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沒有建立有效管用的問題解決機制。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建立解決群眾涉疫困難訴求視頻調度研判會議機制,連日來,多部門聯動、跨區域合作,推動群眾購藥難、買菜難、看病難等一大批困難訴求快速解決。這告訴我們,辦法總比困難多,建機制、聚合力,查找問題根源、摸清堵點難點、拿出解決方案,就能更好更快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各族群眾遇到的或大或小的涉疫困難,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訴求。共性問題因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涉及人數多,容易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從而很快被納入機制化解決問題的軌道。但這并不意味著合理的、急迫的個性訴求可以放一放、等一等、拖一拖,要知道個性訴求再少再小也關乎一家一戶的冷暖。
比如,因為疫情房子裝修不得不停下,暖氣片沒有裝上怎么辦?家里的馬桶堵塞怎么辦?養的小貓小狗生病了怎么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不論大小、多少、難易,相關部門都應放在心上,都要竭盡全力去解決。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與群眾心貼心、在一起,讓每一個個體都能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增強仁愛之心、為民之責,提高統籌之能、攻堅之力,從快從細答好物資配送、看病就醫等一道道民生保供“必答題”,就能更好穩定人心、慰藉人心,團結一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