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10月22日10時許,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公安局廣東地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高某報警,稱自己無法登錄微信,疑似遭遇電信詐騙。
民警趕赴現場,查看高某的手機發現,通話記錄顯示機主曾在21日晚接通過境外來電。

高某想起,除了自己,只剩10歲的孫子小高使用過手機,便叫來小高詢問。小高怕被責罵,遲遲不肯開口,在民警再三勸導下才道出實情。
原來,21日晚,小高拿著爺爺的手機打游戲,在游戲平臺內看見“加微信免費送皮膚”的廣告。小高信以為真,在用爺爺的微信添加對方后,收到一串兌換碼,于是嘗試兌換,果然領取到一款價值30元的游戲皮膚。見小高很開心,對方又稱,轉賬2000元錢即可獲得“史詩級皮膚大禮包”。
小高心動不已,但告知對方自己無法完成轉賬。緊接著,小高就接到了“00”開頭的電話,對方稱可以幫忙登錄高某的微信操作,需要小高提供短信驗證碼。成功登錄高某的微信后,對方卻發現高某并未綁定銀行卡,便沒有再聯系小高。
聽后,民警告訴高某這是典型的詐騙行為,對小高進行了批評教育,同時幫高某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建議高某修改微信支付密碼。高某也感到后怕,“我只有一張銀行卡,里面有7萬多塊錢,這要是和微信綁定了,我的養老錢可就打水漂了!”
無獨有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市民李某也遭遇過相似的一幕。
10月16日,李某收到幾條短信,顯示其銀行卡連續支出多筆大額資金,共計8萬余元。李某趕緊給銀行打電話確認,反復核實后發現,交易均發生在15歲的孩子小李上網課期間。
李某詢問后得知,小李在上網課時“開小差”,在游戲中看見“免費領取游戲皮膚”的廣告,在對方的誘導下一筆筆充值,事后裝作無事發生,直至李某收到銀行短信。
李某報警后,庫爾勒市公安局民警立即展開調查及止付工作。經查,線索顯示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在湖南省境內。10月18日,在多地警方通力合作下,李某被騙的8萬余元被全額追回。
確認8萬余元的資金全部到賬后,李某立即發消息向庫爾勒市公安局民警道謝。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辦理中。

警方提示:
1.在這些“游戲福利”騙局中,不法分子會一步步誘導孩子使用家長的微信賬號支付充值。家長需加強對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提升孩子的防范意識,警惕網絡中主動添加好友的陌生人,謹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請家長核實對方身份。
2.盡量陪同孩子上網,不定期檢查孩子使用的電子產品,盡量只保留學習必須使用的應用軟件,建議卸載與學習無關的游戲、社交、支付類等軟件,或開啟此類軟件中的“青少年模式”,禁止或限制青少年使用。
3.家長要加強對手機支付軟件的管理,不輕易告知孩子手機支付密碼、銀行交易密碼等重要信息,避免因未成年子女不當操作造成損失。
4.一旦遭遇詐騙,要第一時間報警,并完整準確保存相關轉賬憑證、聊天記錄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