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勒泰地區福海縣積極探索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按照“基層組織做引領,黨員干部當先鋒,人民群眾做后盾,社會群體齊發力,平安和諧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創新形成“小事吹哨子,大事響喇叭、矛盾不上交、風險不外溢”的“烏倫古經驗”,而人民調解員隊伍是化解矛盾風險的“第一道防線”,更是“烏倫古經驗”在基層的“神經末梢”。
法治宣傳 解矛盾化糾紛

“這地再不播種,就誤了農時了!”黃某眼看著播種的最佳時機一天天過去,愁在心里。
今年4月中旬,因與阿爾達鄉四個村的28名農民產生糾紛,黃某承包的1000余畝土地遲遲未能耕種,黃某便一紙訴狀將28戶農民訴至法院。
福海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多次組織28名農民與黃某通過“面對面、背靠背”形式調解,最終雙方就土地承包費價格等事宜協商一致,重新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黃某順利地種上了土地。
某農業公司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阿爾達鄉黨委與福海縣司法局組織雙方旁聽了黃某與28名農民糾紛的調解過程,通過案例教學進行釋法解惑,最終消除了該農業公司與阿爾達鄉20余農戶之間的分歧,雙方變更了土地承包合同,矛盾得以順利化解。
“每一次調解的過程也是一次宣傳法律的過程,人民調解員要積極做法律法規的宣傳員。”福海縣司法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新艷說。
對癥下藥 防風險于未然
“唯有堅持問題導向,探究矛盾糾紛的起因,才能做到對癥下藥,真正消除風險隱患,實現風險不外溢。”福海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張錦瑞說。
2021年8月,喀拉瑪蓋鎮開勒鐵開村矛盾糾紛化解中心遇到了難題:村民葉某整日酗酒,夫妻倆因此產生矛盾,村矛調中心多次介入調解仍不見效,于是上報該鎮矛盾糾紛化解中心。
葉某16歲的女兒先天殘疾,一直養在家里,葉某天天借酒澆愁,夫妻倆矛盾不斷發生。喀拉瑪蓋鎮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將此情況反映到鎮黨委,由鎮黨委牽頭,幫助葉某聯系了烏魯木齊市的特殊教育學校,但孩子在適應過程中需要父母陪讀。鎮黨委又出面幫夫妻倆租好了房子,還組織干部、愛心企業募捐了2萬元,緩解葉某夫妻陪讀期間無收入難題。2021年9月20日,孩子順利入學,葉某也戒了酒,他們一家開始了新生活。
2021年11月5日,喀拉瑪蓋鎮矛盾糾紛化解中心先后來了兩批共5名務工人員,都稱被某光伏企業欠薪。調解員找來該光伏企業分包商,經過調解,分包商支付了5人的工資。可10天后又來了4名山西籍務工人員,也稱被某光伏企業欠薪。調解員頓覺蹊蹺,仔細了解得知,這些務工人員都是在微信群中得知該地需要技術工人才來務工的,誰知到了工地,卻因為原材料供應不足,無法正常開工,而且分包商還欠付工資。
該光伏企業在喀拉瑪蓋鎮屬于用工大戶,如果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將招不到工人。喀拉瑪蓋鎮矛盾糾紛化解中心立即啟動風險防范化解研判機制,邀請福海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某光伏企業負責人、工程分包商共同研討,第一時間確認實際工程量,清理現有人員欠薪,同時要求分包商結合實際需求發布招工信息,嚴防類似事件再發生。
一場危機化解于未然。
蓄足能量 激活自治末梢
2020年3月,第一期基層人民調解員培訓班在福海縣喀拉瑪蓋鎮開班,福海縣人民法院與縣司法局組織專業人員就如何化解基層矛盾、人民調解平臺使用程序及操作流程等進行了詳細講解。
今年59歲的葉獻真是福海縣喀拉瑪蓋鎮喀爾烏提克勒村人民調解員,他說:“老一輩的問題用老辦法可以解決,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問題形式多樣,有些調解經驗就不適用了。這樣的培訓要多搞。”
2021年10月,福海縣司法局邀請濟海路社區法律顧問周磊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圍繞人民調解員的職責、工作程序,法律援助受案的范圍等內容進行了授課。
今年9月,福海縣司法局在福海鎮舉辦人民調解員培訓班,為人民調解員們集中“充電”,福海鎮各級調委會和派駐調解室調解員共60余人參加了此次培訓。
福海縣司法局定期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各級矛調中心派員到村指導工作,提高調解員依法辦事的能力,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福海縣共建成各類調解組織89個,培養人民調解員524名。
2020年以來,福海縣人民調解員隊伍已參與各類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3000余件,涉及金額3000余萬元,參與各類法治宣傳工作1520余次。經過人民調解員的努力,一大批的“骨頭案”“歷史積案”得到化解,一大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解決。他們已經逐步成為全面推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法治帶頭人”,有力促進了縣域社會和諧穩定,福海縣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得到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