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設,一頭連著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一頭連著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區在深化平安建設過程中,堅持“黨建+”賦能平安建設、良法守護平安成色、服務增添平安亮色,公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8%提高到2021年的99.14%。
“黨建+”賦能平安建設
10月16日16時,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村史館內,一場由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該村“訪惠聚”工作隊與村黨總支聯合開展的黨課正在進行。
“我們現在的生活,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言,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黨員帕莎伊穆·薩吾提說。今年以來,“訪惠聚”工作隊和村委會強化服務意識,建立健全“書記接待”、黨員學習、安全生產等制度機制,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多種形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凝聚黨建合力,助推平安建設。”“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劉佳說。
近年來,我區在深化平安建設過程中,堅持以黨建統攬全局,因地制宜亮品牌、樹形象、重服務。阿勒泰地區以黨建為引領,每季度召開多部門聯席會議,共謀共商解決社會難點問題,建成多個城市“會客廳”,打造“高顏值”社區服務陣地,增強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平安建設組織機構,打造“一把手”工程,構建地縣鄉村四級聯動機制,凝聚平安建設力量。
去年,博州捧回平安中國建設最高獎“長安杯”。博州黨委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說:“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我們矢志不渝、篤行不怠,采取扎實有效的舉措,讓平安建設深度融入百姓生活。”
良法守護平安成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以良法促善治,平安建設成色更足。我區各地州用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權,將立法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用法規從源頭管好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出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物業管理辦法》,給物業管理服務不到位、基礎設施老化、停車難等問題開“藥方”,實現業主和物業公司互利共贏;回應群眾對文明養犬的呼聲,施行《庫爾勒市城區養犬管理條例》,既解決“犬傷人、犬擾民”難題,又依法保障養犬人員合法權益;《克拉瑪依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對露天燒烤、燃放煙花等作出明確規定。
巴州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馬建忠說:“地方性立法都是結合當地實際量身定制的,接地氣又實用,司法審判中參照適用地方性法規,增強了裁判論理的說服力,也保障了人民法院判決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的“民生小法”,貼近群眾需求,融入群眾日常,解決群眾實際問題,以良法促源頭預防和治理。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平安建設條例》,明確了人民群眾是平安新疆建設的最大受益者,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提供了法治保障。
“實踐沒有止境。我們要努力把黨的二十大報告繪就的宏偉藍圖變為現實,立足本地實際,堅持創新創造,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克拉瑪依市委政法委研究室主任金照杰說。
服務增添平安亮色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
我區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滿意度作為平安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創新為民服務中不斷貢獻“新疆智慧”。
阿勒泰地區牽住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牛鼻子”,建成覆蓋地縣鄉的矛調中心68個、村(社區)矛調室536個,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品牌調解室等力量進駐處理具體事件,形成優勢互補、專群結合的多元共調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要充分用好四級矛調中心(室),真正實現讓群眾進一扇門訴求全解決,確保矛盾不上交,風險不外溢。”阿勒泰地區行署副秘書長、地區信訪局黨組書記趙蘭英說。
哈密市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中分解細化128項具體任務、21個剛性指標,420家單位融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8320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著力解決社會關切的民生問題;庫爾勒市優化交通設施,推行“借道通行”“借道左轉”“可變車道”“3D立體斑馬線”“智慧語音燈光斑馬線”等新模式,打造安全便捷出行環境;和田地區上線運行群眾訴求服務微信小程序,服務群眾更高效??????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創新舉措,讓平安建設的基石更加牢固、堅實。
和田地委政法委辦公室主任梁棟說:“立足群眾視角,讓服務更貼心。如今,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擘畫宏偉藍圖,我們將矢志不渝抓落實,以實際行動守護平安和田。”
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平安建設沒有終點。平安新疆建設的未來答卷,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