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弦流日夜,慷慨歌未央,白鴿展翅飛翔。
9月26日,伴隨清晨的陽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塔城市新城街道哈爾墩社區沙勒克江·依明的院子里冉冉升起。
從2009年起,每逢重大節日,各族群眾都會自發聚在沙勒克江家的小院參加升國旗儀式。如今,沙勒克江家的小院已成為塔城市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升旗、聆聽宣講的除了當地干部群眾外,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外地游客。
黨的十八大以來,塔城地區持續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托里縣孔繁森紀念園、裕民縣小白楊哨所等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了游客的熱門打卡地。據統計,2021年塔城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累計接待各族干部群眾超30萬人次。
塔城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新疆境內中通道和北通道的一個重要交匯點,被譽為中亞商貿走廊中的“準噶爾門戶”。塔城人的愛國情,在守護邊境安全中更能體現出來。塔城地區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邊境自然環境惡劣,夏季最高氣溫可達43攝氏度,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8攝氏度。邊境常年大風,風力最高可達13級。2021年10月,托里縣成立“戈壁鐵娘子”女子戍邊隊,她們中最小的僅20歲,守護著當地20余公里的邊境線。
有人在邊境線奉獻青春,有人默默堅守了一生。連綿的塔爾巴哈臺山、吾爾喀夏山,橫臥在中哈邊境線上,退伍軍人蔡森在這里,默默堅守了30余年。
為不斷傳承和發揚愛國護邊精神,塔城地委政法委深入挖掘并廣泛宣傳 “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平安中國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獲得者木合亞提·庫爾班等一批守邊衛士的感人事跡。同時,塔城地區還牢固樹立黨建引領邊防工作的總體思路,打造了十余個守邊護邊國防教育基地,擴大邊境基層黨組織建設和基層黨組織覆蓋面,為實現邊境區域和諧穩定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邊境安全,離不開當地群眾的守護。塔城地區始終把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作為守邊護邊的重要舉措,教育引導群眾把愛國護邊融入到生產生活中。
5年前,裕民縣吉也克鎮薩熱布拉克村村民陳德靈成為了一名護邊員——上勤護國家,下勤種莊稼。無獨有偶,距中哈邊境線僅1.2公里的塔城市二工鎮烏宗阿尕什村,通過轉移就業扶持一批、產業發展扶持一批、轉為護邊員扶持一批、實施生態補償扶持一批、綜合社會保障措施兜底一批的工作方法,幫助全村村民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塔城地區及時總結愛國護邊精神和富民興邊的創新經驗,讓邊境固若金湯,邊民安心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額敏縣杰勒阿尕什鎮納仁恰汗庫勒村以產業富民為目標,配套建立了塔巴馕生產基地、民俗文化陣地等產業,形成了以塔巴馕為主,馓子、麻葉子、面包等品牌系列食品,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今年1月至8月,納仁恰汗庫勒村村民的各項農產品銷售額達6萬余元。”額敏縣杰勒阿尕什鎮黨委副書記于清泉介紹,預計今年該村集體收入能達到230萬余元。
隨著今年食葵大豐收,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和什托洛蓋鎮昆德侖集中村村民高萬坎笑得合不攏嘴:他的1500畝土地今年收入能有百萬元。在昆德侖集中村,有不少像高萬坎這樣,由小農戶發展成為“新農人”的村民,有的人在家門口實現了“兼職”增收。2021年該村用集體經濟投入8萬元,將環境保潔、垃圾清運等服務發包給物業公司,同時,物業公司聘用村中23名富余勞動力,促進村民就業。
農牧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邊境固若金湯,塔城地區將繼續強化使命擔當,發揚優良傳統,忠誠履行好衛國戍邊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