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凌晨。夜幕像潑了濃墨,與遠處的山峰融為一體。
在阿克蘇地區新和縣政務服務中心,透過公安戶政窗口玻璃,依然看見田甜正彎著腰、低著頭一絲不茍地在檔案柜前整理著戶政資料。
田甜,2005年參加公安工作,是新和縣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隊副大隊長、二級警長。“燈亮、人在、心在,為民服務不打烊”是她的工作宗旨。在平凡無奇的戶政崗位上,她始終將百姓冷暖掛心頭,盡心盡力為群眾解決每一件“小事”,多次受到轄區群眾的好評和感謝。
“辦好后我們再給您送到家里來!”
“我母親很高興,她在家就能辦身份證,特別感謝民警同志!”“群眾有困難,我們上門服務是應該的。”這暖心的對話發生在排先拜巴扎鎮村民熱女士的家中。
今年8月7日11時,熱女士早早出門,來到新和縣政務服務中心公安戶政窗口,然而她卻徘徊了好久沒進去。

熱女士正準備離開的時候,在窗口忙碌的田甜注意到了她,便主動上前跟她打招呼,這才弄清事情的原委。
原來,熱女士的母親年過九旬,患病在床,由于保管不善將身份證丟失,影響了老人申請低保,熱女士希望公安局協助補辦。獲知情況后,田甜一邊安慰熱女士,一邊與其溝通查驗老人戶口簿等證件。經過交流核實,考慮到老人年事已高且臥病在床,本著特事特辦的原則,田甜立即記下聯系電話、老人的住址和身份證號碼。
次日中午,田甜趁午休時間來到老人家中,拍照、采集指紋,很快就將老人的身份信息采集完畢。
“等身份證辦好后我們再給您送到家里來。”田甜拉著老人的手囑咐道。
老人笑呵呵地看著田甜,連聲感謝民警上門服務。
近年來,新和縣公安局成立了一支戶政便民服務小分隊,堅持上門為特殊群體服務。據統計,近三年,小分隊已經為老、弱、病、殘群眾辦理身份證件227人次、上門補戶105人次、戶籍信息主項變更51人次。
“那就從照片入手”
2021年11月的一天,阿克蘇日報的一篇《愛心接力,讓走失女子平安返鄉》報道愛意濃濃、溫暖如春。該女子的平安返鄉還有著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一天晚上,正在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巴扎執勤的民警發現,鄉農貿市場一名40歲左右的女子手提行李箱,滿身泥土,坐在路邊抽泣,嘴里斷斷續續念叨“和田、帕提古麗、帕提古麗……”
為了盡快查清該名女子身份,值班民警將這一情況通報給正在政務服務中心值班的田甜。田甜根據發來的手機視頻判斷該女子疑似患有精神疾病,便從“帕提古麗”入手,對轄區35歲至45歲的女子進行查詢,可是,根據提供的名字、年齡等基本情況,無論田甜怎么查詢,都是——“查無此人”。

“那就從照片入手。”
“和田、和田,是不是和田地區的?”于是田甜在和田地區內,對名叫“帕提古麗”的35歲至45歲女性進行排查,沒想到一經搜索就有1000多條信息。
田甜拿著女子的照片逐一比對,在和田地區和田縣找到一張名為“帕提古麗·麥麥圖迪”的戶籍照片和走失女子十分相似,她立即與和田警方取得聯系。不久后,和田警方傳來消息,這位女子正是和田地區和田縣人,而她的家人也正焦急尋找她。通過和田警方,田甜很快聯系上了帕提古麗的父親。
在田甜的幫助下,帕提古麗父母次日在和田火車站接到了女兒,并發來微信視頻。視頻里,帕提古麗抱著久違的親人,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
“我長大后要當像您一樣的人民警察”
今年“六一”兒童節,田甜來到渭干鄉布喀塔木村小朋友阿布都蘇布爾·艾合買提的家里,給他補習功課。
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機會,正在渭干鄉布喀塔木村宣傳“新疆公安APP”“新和網上政務”等為民服務軟件時,田甜正好路過平日走訪較多的古麗耶老奶奶家,看到老奶奶的孫子阿布都蘇布爾拿著筆低著頭不停地抽泣。在田甜一再追問下,得知孩子學習能力弱,加之父母在外打工,奶奶又忙于農活,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情況,使得阿布都蘇布爾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不好。
“58分?都不及格!你這學期的作業我抽時間來給你補習!”田甜看著阿布都蘇布爾的試卷,不由自主地說道。
就這樣,阿布都蘇布爾多了一位“警察老師”。
學習沒有捷徑,為了更好幫助阿布都蘇布爾提高學習成績,田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會抽時間來到他家。

面對基礎薄弱的阿布都蘇布爾,田甜從念字母、背單詞到朗誦課文,一遍一遍耐心地教,直到他都學會。還為他“量身定做”了學習提升計劃,明確需要重點加強的地方。
辛勤的付出終有收獲,在田甜的引導下,阿布都蘇布爾逐漸能靜下心來,扎扎實實學習,各科成績均得到提高。在今年上半年期末考試中,阿布都蘇布爾語文考了90分,奶奶露出欣慰的笑容。
6月25日,阿布都蘇布爾帶著奶奶專程來到田甜辦公的地方,表達感謝,并說“我長大后要當像您一樣的人民警察”。
不期而遇的溫暖,總是帶給人最單純的感動,為民、惠民、服務于民的行動背后,是親民、敬民的理念與情懷,許許多多像田甜一樣的黨員民警、輔警,扎根基層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為民服務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