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求的同時,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市場主體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今年上半年,該市在冊市場主體實現雙增長,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提供了“克拉瑪依樣本”。

克拉瑪依市通過建立“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的全過程服務管理制度,創新構建“容缺受理+專項承諾+零審批+代辦服務”的投資項目承諾模式,促進政府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和“全程服務”轉變,累計簽訂投資承諾制項目47個,涉及35家企業,投資額達58.45億元,工業類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建設最短只需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克拉瑪依市“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入選“一省一案例”。
同時,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持續提升監管效能。克拉瑪依市建成了全疆唯一的信用大數據共享平臺,推動實現稅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的涉企信息互聯互通,歸集全市4.18萬戶市場主體納稅登記、欠稅信息、社保欠繳信息等信用數據875萬條,為監管部門提供企業精準信用畫像。
建立信用監管制度體系,以良法促善治。克拉瑪依市先后制定了涵蓋信用信息歸集共享、聯合獎懲、信用監管、重點行業信用管理等政策措施35件,同時,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統一。今年5月27日,自治區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查批準《克拉瑪依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為新疆出臺的首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規。明確了信用信息目錄管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懲戒等制度性規定,信用監管的科學化、法治化、規范化進程明顯加快,為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 克拉瑪依市在政府采購、工程建設、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物業、住房公積金等多個領域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對誠信市場主體提供容缺受理、優先辦理等便利服務和信用加分、同等條件下列為優先選擇對象等激勵措施。對失信市場主體依法依規采取約談、不適用便利服務、信用減分、限制享受政府優惠政策支持、限制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限制參與表彰獎勵、實施市場或行業準入限制等懲戒措施。在政務服務大廳信用服務窗口、克拉瑪依誠信網、社區等開通信用修復服務,通過舉辦修復培訓班,教育引導失信主體自主修復信用,糾正失信,“守信受益、失信受懲”的信用監管體系運行機制已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