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和田地區墨玉縣吐外特鄉堅持創新發展“楓橋經驗”,著力打造“一鄉一品”“一村一特色”的人民調解工作室,不斷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9月,全鄉各村調解工作室參與調處各類矛盾糾紛600余件,調解率達100%。
吐外特鄉和平村秉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服務不缺位”工作理念,集中優勢資源,精準發力,打造“品牌化+特色化”工作室,以“1+1+N”模式(即1名法官、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N名特邀調解員),推動矛盾化解觸角延伸至社會治理“神經末梢”。

“有事找老田評理去,他能解決矛盾糾紛,我們相信他。”村民口中的老田,是和田地區中級人民法院駐和平村“訪惠聚”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田剛,也是一名鄉村級“金牌調解員”。他擁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經過不斷摸索,已經有了一套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調解模式。駐村2年以來,他用“公心、耐心、細心、愛心”調解工作法,換得群眾的理解,成功調解矛盾,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時效性和滿意度。截止目前,共參與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00余件,化解率達100%。
2022年8月,該村村民阿某來到和平村調解工作室,稱鄰居艾某向其借款55000元,已經一年多了,經多次催要,一拖再拖遲遲不給還錢。調解員了解到,阿某與艾某是多年鄰居,鄰里和睦融洽,借錢時阿某就沒讓艾某寫借條,雙方只是口頭約定2個月還錢。還款期限到了,不見艾某還錢,兩人便產生了矛盾糾紛。
為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態升級,調解員采用“背靠背”調解的方式勸說雙方當事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理清事由、權衡利弊,闡述法律承擔的后果。最終雙方達成了還款協議。這樣的事情在村級調解室數不勝數,幾乎每天都有群眾找調解員說事的。
“這個調解工作室辦得好,村民有矛盾都可以到村里找調解員,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我們非常支持和贊成。”村民艾合麥提將·麥麥提敏說。
以“情”為紐帶,以“理”述鄉情,以“法”解糾紛,以“和”聚民心,正成為鄉村“調解工作室”的處“室”之策。全鄉像老田這樣的調解員共有105人,像和平村這樣的調解工作室在全鄉已實現全覆蓋。
近年來,吐外特鄉推行“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整合多部門資源,實現矛盾糾紛化解閉環運行,最大程度地解決好、服務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如今,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先找調解員,鄰里糾紛、家庭矛盾不出村就能解決,村級調解室已成為百姓身邊的“解憂雜貨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