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服務關系著民生、連著民心,為推動社區進百家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庫額爾齊斯鎮積極探索“家門口”服務站、“組合式”會客廳、“融合式”聯絡站,有效提升社區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水平。
“家門口”的服務站,提升群眾幸福感
為打通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庫額爾齊斯鎮充分利用各小區的公共空間,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備、資源共享的原則,打造11個“家門口”的網格服務站,讓居民能夠有就近、便利的室內休閑娛樂活動場所。

最近天氣漸涼,新蘊社區金蘊小區居民武桂英每天帶著孫子到小區網格服務站玩耍,抽空還能看看書或者看別人下棋打牌。服務站的管理人員還會抽時間給小朋友們在書吧讀繪本,受到爺爺奶奶們的一致點贊。
“現在真是太方便了,帶孩子、娛樂‘兩不誤’。”武桂英笑著說。
每逢節假日,社區會在轄區各網格服務站舉辦“關愛老年人”“溫情臘八節·親親鄰里情”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各族群眾的文體娛樂生活,提升群眾的幸福感。
自網格服務站2021年投入使用以來,每日為各族群眾提供服務約350余人次。
“組合式”會客廳,服務群眾“零距離”
柔和的燈光,清新的綠植,溫馨的家居,你能想象得到嗎,這種“居家式”會客廳已在庫額爾齊斯鎮變成了現實。
近兩年,庫額爾齊斯鎮各社區以黨建為引領,突出社區“服務+”功能,創新性地將居民辦事大廳打造成一個個有顏有趣有溫度的“組合式”會客廳,不僅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也激發了基層治理活力,實現了居民有事“快響應”,服務居民“零距離”。如今,“走,到社區‘會客廳’坐坐”已成為不少居民的口頭禪。

“阿姨,您坐。有什么事我可以幫您?”“我過來問問我的黨員檔案情況。”8月27日,在文化東路社區,工作人員田彩霞正熱情地接待來訪居民劉彩靈。
與多數社區不同的是,這里沒有長長的柜臺,而是布置了一個個單獨的桌椅,居民坐在桌前可與社區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
“來咱們社區辦事真好,就像坐在家里和朋友喝茶聊天一樣。”劉彩靈對社區服務贊不絕口。

在“會客廳”樓上,是社區老年大學,裝修風格溫馨典雅,充滿藝術氣息。跳舞、閱讀、打牌、彈琴、健身……老年人的活動項目多種多樣,活動累了既可以到休息室休息,也可以到一樓喝咖啡。中午不想回家,這里還提供配餐服務。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神經末梢“。這兩年,庫額爾齊斯鎮各社區打造“組合式”會客廳,打破了原有坐等服務的工作格局,向人性化、親情化、全方位服務模式轉變,更加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切實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實現了服務居民“零距離”。
“融合式”聯絡站,共駐共建“聚合力”
庫額爾齊斯鎮堅持以契約化、項目化方式推進共駐共建工作。各社區黨組織通過與轄區各單位黨組織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設立“融合式”聯絡站等方式,引導各方支持和參與社區共建工作,構建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老奶奶,凳上的油漆剛刷好,先別急著坐。”在賽爾江西路社區的明鏡小區內,社區和共建單位組織志愿者,粉刷小區里的休閑座椅,清理墻上、電線桿上的小廣告,讓路過的孟浩蘭老人眼前一亮。
“以前小區里的椅子和墻上全是各種小廣告,不僅難看,還影響大家的心情。現在清理干凈后,小區變得整潔多了。”孟浩蘭說。
“居民體量大、需求多,光靠社區力量顯然不夠,我們通過‘借力聚力’,形成基層社會治理的合力。”庫額爾齊斯鎮黨委書記張星說。
近年來,庫額爾齊斯鎮以黨建為引領,不斷深化拓展區域化黨建,依照“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工作路徑,由共駐共建單位曬出“資源清單”,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提供“需求清單”,最后形成“項目清單”,打造機關、企事業單位、非公企業與社區融合治理的格局,進一步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努力做到群眾有需求、社區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