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瓜果飄香,阿勒泰地區各級各部門開展法治宣傳、風險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收集社情民意,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的場景隨處可見,讓各族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帶來的便民、惠民、利民、親民的速度與溫度。
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您找誰?請掃一下場所碼,謝謝!”9月10日,在人們慶祝傳統佳節——中秋節之際,阿勒泰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員曹迪主動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來到阿勒泰市恰秀街道紅石社區樺林雅苑小區門口開展志愿服務。當天,該地區有8635名機關黨員下沉至社區,參與小區值守、疫情防控和平安志愿者服務。
這是阿勒泰地區在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中發揮黨建引領、抓實治理末梢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伊始,阿勒泰地區聞令而動,立即部署,專門召開地委委員會集中學習相關文件精神,討論交流思想認識,研究制定工作舉措,地委書記張巖說:“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作用,特別是對我們地區來講,是化解各類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長治久安的重要抓手。”
為切實發揮黨組織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地區專門成立由地委書記任組長、行署專員和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副組長的工作組,帶動全地區建立起“地—縣—鄉(鎮)—村(社區)—網格”五級治理體系,以“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員服務網格中”的工作模式,將機關2.5萬名黨員干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則,合理分配至各網格,形成市域社會治理協調聯動橫向到邊、從上到下一抓到底的全域治理“一盤棋”工作格局,補齊了末梢治理的短板,強化了源頭治理的力量,有效解決了社情民意了解不全面、風險隱患排查不徹底、重大工作不聚焦等問題。
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朱新說:“通過疫情防控的事實證明,市域在社會風險治理中的作用極大、優勢獨特、不可替代。我們將進一步把握好市域社會治理的內涵特征,切實發揮出市域在社會風險治理中的優勢和作用。”
讓法治成為群眾共識

“弘揚法治,崇尚文明,做誠信守法好公民……”9月7日,哈巴河縣“法治宣傳輕騎兵”小分隊正在該縣薩爾塔木鄉卻限村開展法治宣傳。
村民程貫池高興地說:“這樣的普法宣傳非常好,形式多樣,老百姓聽得懂,講的法律知識都是我們日常生產生活用得上的!”
自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針對地區點多線長行政區域大,法治人才匱乏,全民普法難度大的實際,地區一改過去“誰執法誰普法”的單一普法方式,創新搭建“法治講堂·逢九開講”法治培訓平臺,打造干部群眾家門口的“法學院”,邀請西北政法大學、北京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130名法學專家教授,有針對性地量身定制法治培訓課程,先后舉辦培訓35場次,覆蓋干部群眾達50余萬人次。2022年初,“法治講堂·逢九開講”已成為全疆政法系統學法的大平臺。
為進一步深化法治宣傳效果,提升全民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地區將法治文化普法宣傳與“法治九進”(法治宣傳進機關、進單位、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進企業、進市場、進景區)相結合,抽調政法干警和行政執法人員組建41支“普法輕騎兵”隊伍,采取下鄉進村到牧場,與牧民面對面的方式,開展法律咨詢、解答涉法問題。通過深入持久形式多樣的普法教育,全民法治意識不斷提升,各類刑事、治安案件明顯下降。
讓群眾一次解開所有“心結”

柔軟的沙發,寬敞的書架,旅游、法律、藝術、生活等各類書籍雜志擺滿大廳等候區;勞動監察仲裁、心理服務、信訪接待服務等各業務服務分區清晰;智能法律文書自助終端上,掃一下二維碼,輸入關鍵詞,就能下載規范的法律文書、查閱相關法律條款……這是阿勒泰地區地縣鄉三級多元一體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的標配。
阿勒泰地委副秘書長、地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張輝說:“過去,一些群眾反映個人訴求,不知該去哪,不知找誰能解決,出現了盲目上訪還解決不了問題的現象。隨著矛盾調處化解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各中心(室)的投入使用和多個部門入駐,讓來訪群眾進一扇門就能反映自己所有訴求,并能現場得到滿意的答復。”
今年8月,青河縣阿熱勒托別鎮阿亞克阿克喀爾村阿某到縣矛調中心反映,他去年7月把20000元現金借給同村努某,并約定在今年7月償還。可到了約定時間,阿某也急需這筆錢給孩子支付學費,努某卻以各種借口不肯還錢。多次催促無果,他來到矛調中心求助。
工作人員按照相關程序及時聯系努某了解到,其目前確實存在還款困難,經過工作人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法,講明相關法律規定,努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表示愿意用羊抵賬。根據市場價,最終努某用20只羊抵銷了20000元借款,現場進行了交接,并履行了司法確認手續。
“以前遇到這樣的事,一拖可能就是好幾年,現在到矛調中心,不到1天就解決了,這放在以前是想都想不到的。”阿某滿意地說。
目前,阿勒泰地區已實現各縣(市、景區)、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矛調中心(室)全覆蓋,僅今年就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7158件,化解成功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