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山網-新疆日報報道,烏魯木齊市紅十字會志愿者通過一種助老新模式,讓低齡老人志愿幫助高齡老人,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獲得一致好評。“小老人”發揮余熱,“老老人”安度晚年,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小老人”幫助“老老人”,是互助養老、抱團養老的新嘗試,是對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等的有益補充。根據老人不同情況,更有效、更貼心地進行“以老助老”,發揮托底作用,既加強了抱團養老的互動性,也彰顯了社會助老的公益性。“小老人”不計名利,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愛心,精心呵護、耐心服務“老老人”,這正是公益精神的生動體現,源源不斷向社會傳遞著正能量。
從另一方面說,這種助老模式也比較科學合理。“小老人”多在60歲至69歲之間,發揮余熱積極性高,有一定的精力、體力、財力基礎,也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都為科學助老提供了重要條件。比如,志愿者在陪伴老人過程中,總結出了“不提難過事,不說是非事”秘訣,非常符合老人心理實際,這也讓“花甲”助“耄耋”顯得更專業到位、更合理可行。
這種助老模式起著互助互惠的作用。“小老人”與“老老人”共同話題多,容易建立感情。在出行、就醫等過程中,“小老人”幫“老老人”更能加深老人之間的感情,有助他們結伴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這對“小老人”實現自身價值、“老老人”保持身心健康極有好處。這種助老模式讓老人抱團取暖,也為社會養老助老增添溫馨亮色,可謂一舉多得。
在本輪疫情期間,烏魯木齊市關注到了社區獨居老人生活問題,有個社區為近80位獨居老弱病殘者免費提供一日三餐20多天。如何完善養老助老體系,讓它經得起不確定因素的挑戰,這是一個重要課題。“小老人”幫助“老老人”,無疑為破解難題提供了新思路。而要讓這種愛心接力力量跟得上、人手接得上,就需要相關部門通過各種促進措施,吸引更多的“小老人”加入“以老助老”的隊伍中來,讓老人們在互幫互助中更好地安享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