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巴仁鄉,商戶、居民喝茶聊天,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幅其樂融融的畫面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著。
8月28日一早,阿克陶縣巴仁鄉加依村村民如斯太木·艾海提把房前屋后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
“我們兩口子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每個月收入1萬多元。”如斯太木·艾海提說,他家的生活變化要感謝段東。段東是阿克陶縣公安局巴仁派出所所長。
2020年9月,段東到如斯太木·艾海提家走訪時,詢問其有何困難,如斯太木·艾海提說:“我想蓋富民安居房。”段東立即向有關部門咨詢,得知如斯太木·艾海提符合享受安居富民房的國家補貼的條件,他便協助辦理此事。
2021年6月,如斯太木·艾海提蓋了一套60平方米的富民安居房,兩口子住上了新房子。可如斯太木·艾海提和愛人沒有固定工作。今年2月,段東介紹如斯太木·艾海提夫婦到阿克陶縣某建筑公司工作,如斯太木·艾海提夫婦干勁十足。后來,如斯太木·艾海提成為了村里的義警。
再次走訪中,段東就把如斯太木·艾海提的事講給村民聽,鼓勵大家多參與村級事務。
2020年以來,巴仁派出所開始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結合巴仁鄉特產巴仁杏的寓意,在該鄉14個村成立了“仁信義警”服務隊,不少村民和如斯太木·艾海提一起加入了這支隊伍,在派出所的帶領下,通過民警+義警全方位開展為民服務。
記者看到,在巴仁鄉,身穿藍色馬甲的“仁信義警”服務隊在開展交通勸導、治安巡邏等方面,發揮了基層治理的大作用。
6月中旬,巴仁村義警如孜·麥麥提了解到,村民阿爾祖古麗·麥麥提家的屋頂破損,下雨天雨水直接漏進屋內,其丈夫外出務工,她沒辦法進行維修。得知情況后,如孜·麥麥提向村警務室民警艾克拜爾江·艾爾肯反映,買好材料后,組織其他義警幫其維修,一上午的時間,屋頂就修好了。
7月初,克孜勒吾蘇坦村村民早拉·米吉提向該村義警喀迪爾·麥麥提反映,她的孩子要在伊寧市辦理住院手續,因缺少戶籍證明無法辦理入院。
早拉·米吉提是伊寧市人,后嫁到巴仁鄉,最近到伊寧市走親戚,因丈夫在外工作,父母歲數大,回來辦手續不方便。喀迪爾·麥麥提將情況反映到派出所后,段東安排克孜勒吾蘇坦村村警幫其辦理好孩子的戶籍,并將辦理好的戶口本郵寄到伊寧市。
“義警隊延伸派出所民警服務范圍,是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的具體實踐。”段東介紹,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動員民間力量參與群防群治,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防火墻”。
今年以來,巴仁派出所通過結合“百萬警進千萬家”等入戶走訪方式掌握并解決轄區群眾困難訴求130戶470人次;通過基層組織解決群眾困難訴求74戶16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