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十年·新疆”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我區政法各部門引發熱烈反響
櫛風沐雨,披荊斬棘;革故鼎新,勇立潮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新疆各項事業取得巨大成就。“中國這十年·新疆”主題新聞發布會亮出了天山兒女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拼搏奮斗共同書寫的新疆答卷。作為歷史巨變的見證者、參與者,全疆各級政法干部紛紛表示,要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昂揚的斗志,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法治力量推動新疆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堅持依法治疆,推動法治新疆建設邁出新步伐,實現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公眾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8%提高到2021年的99.14%。
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就是最好的“答卷”。
10年來,我區堅持依法治疆、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先后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104件,以良法促發展、保善治。
“除了因時、應需、有序推進重點領域立法,自治區人大常委會還將不斷豐富立法形式,完善立法工作機制,注重發揮人大代表特點優勢,建好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升立法工作公眾參與度,提高立法質量。”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娟說。
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中國這十年·新疆”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徐徐鋪開的“十年畫卷”彰顯法治底色。
“我們見證、親歷、參與著司法體制改革,闖深水、涉險灘,在能動履職辦案中回應人民期待,持續釋放檢察改革紅利。”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曹瑞東自豪地說。
作為一名公益訴訟檢察官,近幾年,曹瑞東和同事們堅持以公益訴訟“小建議”守護“大民生”,針對電梯安全隱患、窨井蓋破損缺失、盲道被占用等問題,制發檢察建議書,督促相關職能部門依法履職。
“時代在發展,改革無止境,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公益訴訟監督職責,辦理一案,治理一片,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曹瑞東說。
“回望十年成績,真實、具體又有溫度。”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宋學典深切感受到新疆十年巨變帶來的欣喜和振奮。
發布會提到,我區深化平安新疆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機制。
對此,宋學典深有體會。10年來,我區法院積極融入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學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在原有“庭、站、點、員”四位一體訴源治理格局基礎上,加快完善前端預防、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服務網格,推動實現了一審民事、行政案件萬人成訴率、新收案件數量“雙下降”至合理區間目標任務。
“相信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我們會進一步匯聚多元解紛合力 ,實現訴源治理、多元解紛工作從‘有’向‘優’轉變。”宋學典說。
“公共法律服務不斷升級,從原來一村一法律顧問,到現在的公共法律服務全覆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法律服務,方便又高效。”博樂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務辦公室主任斯琴說。
10年來,自治區司法廳不斷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強化基層治理,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目前,我區公共法律服務已全覆蓋,并實現“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一支6萬余人的人民調解隊伍和1.3萬余個各類調解組織,活躍在全疆各地各領域,他們堅持踐行“楓橋經驗”,就地化解矛盾糾紛。
“正如發布會所說,我們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讓群眾不出村就能接受最為便捷的法律咨詢和人民調解司法服務。”斯琴說。
不斷完善便民利民改革舉措,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10年來,我區公安機關不斷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推出了一大批便民利企政策措施。
居民身份證申補領時限壓縮至15天,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5批共54項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大力深化“互聯網+出入境”應用,為群眾省時省力……
“我們將繼續細化職責任務,以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新需求。”烏魯木齊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隊居民身份證管理大隊教導員崔躍榮說。
基層興,則國家興。發布會上提到,10年來,我區持續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明顯增強。
對此,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第一書記、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艾日克貝西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陳強感觸頗深。
近年來,幾批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村“訪惠聚”工作隊真抓實干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通力協作,規劃并實施好做大做強鄉村發展“路線圖”,今年上半年村集體收入近8萬元,全村群眾意氣風發走在鄉村振興大道上。
“今年,工作隊還積極搭建了協商議事民主平臺,確保村民對鄉村事項的知情權、話語權、參與權。”陳強說。
阿克蘇市英巴扎街道在基層治理創新實踐中下足了功夫。英巴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阿里甫江·吐遜說:“我們將繼續整合社區資源,破解‘一老一小’服務難題,推動老少共融、老少共樂、老少共進,讓社區治理更貼心更有質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