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我代表企業200余名職工感謝法官幫助我們渡過難關,這么快就讓我們收到了執行款,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8月13日,遠在江蘇省南京市的執行人徐某怎么也沒有想到,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技術合同糾紛執行案件從網上立案、執行到結案僅用了兩天時間。
徐某是江蘇省某環保公司法定代表人。2017年3月,其公司與奎屯市某化工公司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及技術協議。雙方約定,工程竣工且質保驗收后,奎屯市某化工公司向江蘇省某環保公司支付質保金。當質保金支付條件完成后,奎屯市某化工公司卻以各種借口拖延支付,江蘇某環保公司遂將奎屯市某化工公司訴至自治區高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院。最終,經法院判決,奎屯市某化工公司支付江蘇省某環保公司質保金及利息145.65萬元。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后,自治區高院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分院法官李鳳嬌迅速了解案件基本情況,得知執行人目前資金周轉十分困難,急需這筆執行款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而且申請的訴前保全期限也即將到期。
為盡快解決企業的難題,李鳳嬌通過“網絡查控系統”查到被執行人賬戶有足額資金可以支付執行案款,在充分考量執行人和被執行人實際情況后,李鳳嬌決定采取敦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的方式進行。
“從網絡劃扣到發放案款,要先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賬戶,至少需要15天的時間,但是企業現在又急用這筆錢,而且法院強制劃扣對被執行人的信用也會造成不良影響,不利于企業發展,所以這條路行不通。”李鳳嬌說。

但是,被執行人堅持要通過法院劃扣的方式履行,案件一度陷入僵局。李鳳嬌并未放棄,多次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被執行人釋法說理,幫助其分析利弊,最終,被執行人終于同意自動履行。8月13日,被執行人通過手機銀行向申請執行人轉賬145.65萬元,案件得以圓滿解決。
疫情防控期間,伊犁州直兩級法院抓好網絡“主陣地”,充分運用執行信息管理系統、“總對總”“點對點”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等開展線上執行,靈活采用電話、微信、短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聯系當事人,開展執行查詢、取證、談話、調查等,及時全面調查被執行人存款、不動產、車輛等財產情況,實行線上查封、凍結、劃撥等強制執行措施,確保“一案一賬戶”案款發放、保全、評估、拍賣等工作全流程網上辦理。結合人民法院執行質效分析系統,每周組織州直兩級法院召開執行案件研判分析視頻會,合力攻堅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有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和合理訴求,及時將“法律白條”變“真金白銀”。8月以來,伊犁州直兩級法院通過線上執行方式,共執結案件918件,執行到位金額3.43億元。
伊犁州分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史乃興說:“我們將繼續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強化執行流程管控,推動信息化建設成果深度運用,以更加快速、精準、高效的多元化執行手段,充分保障勝訴人合法權益,切實為雙方當事人紓難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