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18時,在喀什市喀什古城景區門口,隨著一聲長號吹起,景區開城儀式啟動。踏著鼓點聲,身著特色服飾的演員載歌載舞,向全國各地游客發出邀請。
年過七旬的司馬義·薩迪克跳著舞迎接游客。每天的開城儀式上,司馬義都會第一個出來跳舞迎接游客,他被很多人親切地稱為喀什古城的“網紅爺爺”。
“歡迎你們到喀什古城打卡!”司馬義邊說邊邀請游客們一起跳舞,游客們紛紛打卡拍照。
18時30分,開城儀式結束后。游客們有序地進入景區游玩,司馬義換上了紅馬甲開始志愿服務。
從喀什古城景區正門進入景區,右手邊是喀什市吾斯塘博依街道古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如何讓游客進入景區后玩得安心舒心開心,古扎社區的8支志愿者服務隊給出了答案。
司馬義是該社區文明勸導隊的志愿者之一。每天,早晚兩次開城儀式表演后,他都會在景區內開展文明勸導工作。司馬義溫暖的笑臉很有親和力,“門前衛生是門面,垃圾入箱是禮貌。”每一次勸導,他簡單的話語讓人難以拒絕。

古扎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共有125人,他們當中有文明勸導員、衛生服務員、法治宣傳員、老年幫扶員、維修服務員、巡邏防控員、糾紛調解員等,均分布在轄區14個旅游巷道中,及時為群眾和游客提供服務。
7月25日,古扎社區喀贊其十組志愿者熱西旦·阿不力米提在巡邏時發現,有一個小男孩在鄰居家和一只小貓咪玩耍,她四處查看,沒看到有大人在,上前一問,原來是孩子和家長走散了。
“我趕緊把孩子送到社區警務站,陪了好一陣子,社區民警聯系到家長,孩子的家長也嚇壞了,緊緊抱著孩子不放手。”熱西旦回憶說。
6月以來,喀什古城景區進入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游客量達兩萬余人,這對古扎社區的干部和志愿者來說是一場大考。
古扎社區黨支部書記熱則耶·麥麥提說:“我們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推行‘黨建+便民服務’工作模式,開通紅石榴黨群服務e中心,在每個巷道都設立了文明志愿崗,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讓群眾和游客在景區玩得舒心。”
7月中旬,喀贊其一組居民阿某通過紅石榴黨群服務e中心留言稱,鄰居家的孩子一到中午就在院子里踢球影響其午休。接到投訴信息后,社區將該單派至該組志愿者吐洪江·吾守爾,接單后,吐洪江立即到其家中了解情況。
“你聽聽,他家的孩子一到中午就踢球,吵得我睡不著。”
“孩子在自家院子踢球跟你有啥關系,你還把球沒收了?”
沒說兩句,阿某就和鄰居吵了起來,吐洪江趕緊將兩人勸開,采取背對背的方式進行調解。吐洪江讓兩人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他先對其鄰居說,孩子大中午踢球確實影響鄰居休息;又對阿某說,正值暑期不讓孩子運動也不利于孩子鍛煉身體。最終,在吐洪江的調解下,鄰居同意讓孩子錯時運動,阿某也將沒收的球還給了鄰居,兩人握手言和。
古扎社區有1227戶5085人,商鋪227間。如今,在社區干部和志愿者服務隊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居民主動加入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擦亮古城景區名片。

走進古城景區“古麗的家”民俗家訪點,很多游客駐足觀望。2019年,31歲的導游薩拉麥提·卡日將自己的家打造成民俗家訪點后,主動加入社區法治宣講志愿服務隊,講景點、講政策、講法律、講歷史……她家的小院變成了宣講點。
“現在每天有1000余名游客到我家院子里參觀,我們在表演結束后都會給大家宣傳防電信網絡詐騙知識,讓游客在游玩時也要提高警惕,謹防被騙。”薩拉麥提說。
40多歲的馬景在景區經營一家煙酒店,他家店門口掛著一個“黨員驛站”的牌匾。馬景說:“我是一名黨員,我想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掛個牌子讓群眾和游客遇到困難就能到我這里說說。”
記者看到,馬景家店門口設置的有座椅和桌子,群眾和游客累了、困了都可以在門口休息。每天下午,還會有學生到店門口寫作業,馬景經常給這些孩子輔導功課。
馬景還告訴記者,在其帶領下,227戶商戶都簽訂了誠信經營責任書,爭做景區的服務窗口。
傍晚,喀什古城依舊熱鬧非凡,全國各地的游客們行走其中感受喀什古城蘊藏的文化魅力。“紅馬甲”們默默地穿行和服務在古城的每一個角度,他們是古城里別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