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7月30日,新疆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理論研究座談會于浙江省諸暨市楓橋圓滿舉行。阿勒泰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教育工委書記朱新,地區行署副專員賽力克?馬哈提以及地區各部門領導,浙江省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金伯中以及諸暨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潘超英,諸暨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吳建人,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光飛,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黃美媚參與此次座談。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汪世榮,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京春,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阿勒泰邊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余釗飛,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邱少暉,華院計算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林媛娜參與交流。

第一單元 歡迎致辭
本單元由由杭州師范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阿勒泰邊疆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余釗飛主持。浙江省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金伯中以及諸暨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潘超英進行致辭。

諸暨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潘超英介紹了諸暨市的地理位置、歷史底蘊、社會治理、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潘超英表示,一直以來,諸暨市重視、呵護“楓橋經驗”這塊金名片,著重打造以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為代表的理論研究高地,尤其注重“楓橋經驗”的數字迭代建設,整體推進“楓橋式”系列創建,讓“平安楓橋”走向“平安諸暨”“平安中國”。潘超英衷心希望此次阿勒泰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理論研究座談會能為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研究做進一步的深化與推廣。

浙江省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院長金伯中對各位領導、專家的熱情參與及密切關注表示了衷心感謝。其次,金伯中詳細介紹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發展歷程,并主張理論研究要服務于國家大局、全球治理,強調要加強“楓橋經驗”的理論研究,推動“楓橋經驗”理論創新。最后,金伯中認為此次座談會是學習新思路、拓展新視野的寶貴機會,希望以此為契機,充分吸納各位專家的寶貴意見,進一步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第二單元 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本單元由諸暨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吳建人主持。西北政法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汪世榮,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邱少暉進行發言。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汪世榮作題為《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價值》的主題發言。汪世榮從四個方面出發闡述了自己的想法:第一,堅持三位一體法治建設路徑,推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發展,弘揚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治理文化;第二,文化優先提高是“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要傳承發展企業治理文化、社會建設文化以及家庭和美文化,進一步探索“楓橋經驗”基層社會治理路徑;第三,充分利用自治制度和自治文化建設來提高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第四,堅持文化優先發展,為多元治理創造良好條件,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最后,汪世榮指出法治文化是法治的軟實力,是治理品味的體現、高質量發展的保障。法治建設必須堅持制度和文化并重,創新法治文化,以此賦予制度生命力。

安慶師范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邱少暉作題為《“德法兼容”治理模式促進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的發言。首先,邱少暉以“什么是市域社會治理法治化”“社會治理為何不能忽視德治作用”“如何建構德治發揮機制”三個問題為出發點,指出市域社會治理是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起體系化、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的社會治理體系;其次,邱少暉主張有效的社會治理,法治是根本,德治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最后,邱少暉強調要通過黨建引領改善社會軟環境、縮小自治單元來建構熟人社會、以調解化解矛盾糾紛、弘揚社會公德四項舉措,構建德治作用機制。

第三單元 市域社會治理數字化
本單元由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丁光飛主持。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京春,華院計算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林媛娜進行發言。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師范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京春作題為《數字化改革的實踐與展望》的主題發言。首先,陳京春主張要以“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根本要求,以“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為目標導向,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宗旨方向,通過“集約建設、互聯互通、協同聯動”,總結“三融五跨”的方法路徑,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隨后,陳京春分享了浙江省數字化改革的探索實踐:第一,構建“系統+跑道”的體系架構。在進一步提升平臺數據歸集能力等基礎上,突出“大腦”建設,進一步提升預測等管理能力;第二,建成“平臺+大腦”的數據底座,打造覆蓋省市縣三級的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等平臺;第三,通過“改革+應用”的方式,堅持黨建統領整體智治,進一步促進數字政府,數字法治發展;第四,形成“理論+制度”的話語體系,總結提煉具有一般規律、普遍意義的理念方法,形成理論成果,注重推進法治軌道改革。

華院計算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林媛娜作題為《浙里興村治社場景介紹》的主題發言。林媛娜從定義內涵、需求分析、場景建設、改革突破四個維度出發,介紹了“浙里興村治社”應用場景。林媛娜表示,“浙里興村治社”應用著眼提升村社現代化建設水平,堅持以事為線索、以人為核心,通過系統歸集落到村社的任務事項、實時感知處置民情民意,打造自上而下任務一貫到底、自下而上民情一鍵回應“雙向業務閉環”,把黨的領導融入全流程、各方面,把村社干部“管理流”建在全量多維的“業務流”上,有效打通了黨建統領整體智治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層治理系統連接貫通村社和紅色根脈強基工程落到“141”體系的重要應用。

第四單元 自由研討
在自由研討階段,雙方就新時代“楓橋經驗”未來發展、數字化改革等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最后,阿勒泰地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教育工委書記朱新表示,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對進一步推進阿勒泰地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