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起矛盾糾紛一周調解完了——這是烏魯木齊市公安局高新區(新市區)迎賓路派出所副所長王耀江的工作目標。
“王所的點子多,能說會道,有難調的糾紛民警都愛找他‘把脈問診’。”民警談存德對此深有感觸。
迎賓路派出所毗鄰機場,轄區務工人員多、過境旅客多、退休老人多,由此產生的各類矛盾糾紛也較為復雜。王耀江帶領民警們用真心真情逐個“問診”“開藥方”……
“一句‘拘留’說的輕松,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被拘留的后果……”7月15日,迎賓路派出所調解室內,王耀江正在勸說一對夫妻。
當日,一對務工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爭執,后大打出手。夫妻二人要求依法處理。“都憋著一口氣呢!”王耀江分析道。
他分別與夫妻倆談話。原來,小夫妻新婚不久,感情處于磨合期,在做家務、“儀式感”等問題上缺乏溝通,終于在一次飯后誰洗碗的爭論中集中爆發。
“心里都有小疙瘩。”找到根源,王耀江對癥下藥。他讓兩人坐在一起,說出對方的十條優點。效果立竿見影,夫妻二人的矛盾在相互夸贊中冰消瓦解,并相互道歉,重歸于好。
“居民的糾紛,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王耀江介紹,一周來,他調解了30起家庭、婚戀、鄰里糾紛,其中90%都是缺乏溝通導致心里埋下積怨,累積后集中爆發。
“火氣會燒毀理智。”王耀江解釋,家庭、婚戀、鄰里糾紛看似劍拔弩張,實則雙方都在氣頭上。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喚醒理智、換位思考、相互體諒。
針對問題特點,王耀江創新了“數好法”“回憶法”等調解方法,獲得當事人一致好評。
今年以來,王耀江共調解500余起矛盾糾紛,他手機里存著1196個居民的手機號,由他協調在轄區設立了6個矛盾糾紛調解室,依托1175個居民網格群開展線上調解……
這份暖心的數據背后,是王耀江耐心鉆研的結果。
“勞資糾紛的合同約定有個漏洞……”“不贍養老人涉及民法典、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噪音擾民要協調物業劃置專門區域……”一周一次的矛盾糾紛分析會上,王耀江正和迎賓路片區管委會司法所所長王泠討論近期典型糾紛的解決辦法。
每周一次公安、司法聯合調解是針對轄區“疑難雜癥”糾紛進行的“專家會診”。2021年至今,王耀江和王泠已經聯手成功調解了10余起復雜糾紛。
王耀江常對民警說:“矛盾像小芽,不掐它就長。”
“兒子每月來看望我。我吃得好,精神頭也足了。”在迎賓路派出所調解室,王耀江正對李大爺電話回訪。
今年3月,李大爺因子女不愿贍養他求助民警,在王耀江的調解下,李大爺已被子女妥善照顧。每隔1個月,王耀江會打電話詢問李大爺近況,監督調解結果的落實。
“達成協議還要確保落到實處。”王耀江介紹,派出所每一起矛盾糾紛都有專人負責盯辦、全程跟蹤落實、定期開展回訪,形成矛盾糾紛化解閉環管理機制。
“今后,我們還要整合資源,探索智慧調解模式,尋找調解良方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王耀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