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貞中透著柔和,正氣中充溢良善。她是塔城地區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暢青。

2007年,懷揣著法治夢想,24歲的暢青進入塔城市人民法院工作。回顧近15年的職業生涯,她從行政人員、助理審判員、員額法官一路歷練到庭長,從懵懂到堅毅,在追尋公平正義的道路上始終不忘初心,以她女法官獨特的魅力,演繹著獨有的風采。
面對百姓,她有一顆溫柔心
在立案庭,每天前來咨詢案件進展的人絡繹不絕,他們是各種糾紛的當事人,是急于兌現自己合法權益的普通老百姓。
面對他們,暢青總是溫和耐心地不停重復解釋,一遍一遍講述著案件進程,安慰著這些心急如焚的人,極盡所能緩解他們的情緒。暢青說:“立案是法院的第一窗口,是連接法院和當事人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要做好法院的形象大使,讓當事人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暖。”
2021年3月,一位七旬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到法院,要狀告自己的兒子,要求其盡贍養義務。暢青先把老人安置到調解室,為老人送上一杯熱水,安撫她的情緒,隨后又撥通了老人兒子王某的電話。
通過電話溝通,暢青了解到王某由于工作原因無法前來法院。她與書記員利用午休時間驅車趕赴王某所在地,面對面從法律義務講到傳統美德,經過耐心做思想工作,王某最終表示自己錯了,以后一定好好贍養老人。70多歲的老人聽到這句話,流下了眼淚。
面對疫情,她創新工作思路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既要全力阻隔疫情傳播,更要維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暢青作為立案庭庭長,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與銀行溝通協調,用兩天時間快速搭建了網上繳納訴訟費的渠道。同時,制作網上立案指示牌,指導網上立案。
完成這些工作后,暢青又多次通過視頻軟件組織立案庭全體干警學習掌握各類“線上”辦案技巧,并安排專人及時處理當事人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等申請,使疫情期間立案訴訟服務24小時“不打烊”。

“馬律師,您郵寄的立案材料我們收到了,您可以通過網絡繳納訴訟費,這樣立案程序就走完了,等待傳票即可。”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庭接到了一起來自遼寧省本溪市的民事案件,案件原告及訴訟代理人均在遼寧省,無法來新疆。

暢青了解情況后,告知其可以通過網絡實現立案。當事人高興地說:“沒想到疫情期間還能這么便利,法院的服務真貼心!”
面對改革,小團隊跑出了“加速度”
2019年,暢青被任命為立案庭庭長時,恰逢塔城市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深化改革,她立即全身心投入到了改革工作中。
暢青帶領院里精干力量組成速裁團隊,按照“一審+一助+一書”的3人標準配置,抽調12人組建4個速裁團隊,明確集中分案到案件分流、簡化庭審流程、統一文書制作等各個環節,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速裁模式,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速裁團隊讓塔城市人民法院結案率同比上升了20%。
2020年11月,塔城市法院速裁團隊受理某銀行訴張某等十余名當事人信用卡糾紛案件后,暢青仔細翻閱材料,發現該系列案件中部分當事人在外地。

結合信用卡糾紛案件事實清楚,原、被告雙方爭議不大,原告系同一銀行等特點,她果斷采取微信方式送達及調解。在通過電話征得幾名被告同意后,暢青通過微信核對被告身份信息、送達應訴材料并進行案件調解。
調解協議達成后,原告在法院現場簽字同意,被告在微信中予以確認。隨后通過郵寄方式送達調解書,快速實現案結事了。
日復一日的工作,沒有消耗掉她的熱情,反而歷練出她的干練與耐心。暢青用女性的細致、感性和法律的睿智、理性,用公平和公正,托起了百姓心中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