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堅持依法治疆、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牽引,著力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載體不斷創新、治安環境不斷優化、社會治理根基不斷夯實。
在新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法治為其注入了強大動力,讓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法治為先”貫穿基層治理
今年4月以來,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基層干部人手一本《庫爾勒市哈拉玉宮鄉依法行政指導手冊》。
這本“口袋書”旨在幫助干部樹立法治思維,解決基層干部和廣大群眾法治意識不強、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確保農村基層綜合行政執法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
近年來,隨著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的實施,新疆各地基層凡涉及村級重大決策事項,必提交法律顧問對其進行合法性審查,確保基層治理程序合法、內容合法。
“法治為先”理念貫穿了新疆基層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和各環節,廣大干部越來越善用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思考問題,以法治方式、法律規則處理問題。
今年截至3月底,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三級共召開128場述法會,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關鍵少數”,以述法工作為法治新疆建設加碼。
伊寧市選擇行政復議和應訴案件較多以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低的單位進行現場述法。該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要負責人述法之后,出庭應訴率達100%。
今年4月1日,《克拉瑪依市行政執法監督辦法》施行。克拉瑪依市以行政立法監督行政執法,依規加強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彰顯了促進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決心。
實踐證明,依法治疆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必然選擇、必由之路。隨著“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新疆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步履更加堅實有力。
法治保障護航平安和諧
今年2月25日深夜,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沙依巴克區分局和田街派出所五一便民警務站民警在巡邏中發現一位老人蜷縮在街角。烏魯木齊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接報后很快確認老人身份,并聯系其子女接回老人。老人的女兒說,父親患有阿爾茲海默病,已多次走失,但每次都由民警及時找到。
數字賦能,新疆公安機關以深化公安改革和科技強警為引擎,加快現代警務與市域社會治理的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安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大民警輔警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開創共建平安、共享和諧的良好局面。
2021年,全區群眾安全感達到99.14%,再創歷史新高;群眾滿意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信訪積案化解質效位居全國前列。
法官“特邀”被執行人旁聽拒執罪庭審,庭審后8名被執行人當場履行義務;檢察官5天極速行動挽救迷途少年;兩地公證員線上線下聯手助患者接受肝移植手術……這些近期發生在新疆司法及司法行政機關的動人故事,鮮活地講述著來自法治的溫暖守護。
今年1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平安建設條例》施行。根據條例,平安建設工作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平安創建活動為著力點,推進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創新,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新疆基層社會治理中,法治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有了更大作為和更大擔當,這是各族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的力量源泉。
法治精神融入社會生活
昌吉回族自治州針對小食品攤販部分輕微違法行為設定免罰事項,促進了夜間經濟和“跳蚤市場”蓬勃發展。
近年來,新疆多地行政執法部門紛紛出臺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激勵市場主體及時自我糾錯、依法開展經營活動,讓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5月9日,全疆50余萬人在1萬余個村(社區)通過網上、網下同步開展“守護老年人的錢袋子”宣講活動,覆蓋城鄉各個區域,279萬余名群眾受益。
今年以來,憲法法律、民法典、反詐知識等普法宣傳活動在全疆同步開展,我區各地各部門用接地氣的生動事例講解法律,使群眾知法、懂法、用法。
近日,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司法局八一司法所所長、公共法律服務站站長阿依古麗·阿不都拉調解了一起因房屋漏水引發的糾紛,她釋法析理,耐心調解,兩家人達成共識,握手言和。
“他們是主動來要求調解的。雖然剛開始意見分歧很大,但始終保持冷靜,情緒也比較克制。當我提出中肯建議,他們考慮再三后達成調解協議。”阿依古麗說。
在社會生活中,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防范風險、打擊犯罪、處理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不斷提升,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日益增強。
2017年,新疆平安E家微信公眾號開通,暢通群眾反映舉報困難訴求、風險隱患、涉黑涉惡線索的渠道。如今注冊用戶已達110萬余人,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79萬余條,辦結率99.79%,已成為流動在群眾指尖上的綜治哨兵,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良途善道。
新疆把尊重民意、匯聚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市域社會治理全過程,符合邊疆民族地區特色、具有新疆特征的社會治理模式在探索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