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我區首個集懲治、教育、修復等功能為一體的司法生態修復基地揭牌。
生態環境事關民生福祉,綠水青山離不開司法護航。去年以來,在這張綠色答卷上,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守護好青山碧水的莊嚴承諾。
集中管轄 審判體系逐步形成
對于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審判監督庭庭長楊明來說,2020年12月9日這天,在他記憶中尤為深刻。
這一天,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下發《關于調整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通知》,規定自2021年起,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對新疆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實行集中管轄。
“這標志著鐵路法院定位轉型改革兩步走計劃的第一步(集中管轄改革)正式落地。”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易湘虎表示,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集中管轄全區環境資源案件,在全國鐵路運輸法院的定位轉型改革中開創了一條全新路徑,被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確定為2020年新疆司法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包括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以及烏魯木齊、庫爾勒、哈密鐵路運輸法院等三個基層法院。三個基層法院集中管轄北疆、南疆、東疆生態區的環境資源類案件;烏魯木齊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集中管轄三個基層法院的環境資源類47種案由或罪名的上訴案件、烏魯木齊鐵路運輸法院環境資源法庭的環境資源涉民生領域5種案由的上訴案件,以及原由全區各分、中院管轄的環境資源類案件。
整合司法優質力量,組建專業化審判團隊,形成專業人才集聚優勢,確保案件審判質量,一個適度集中的環境資源審判機構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密織法網 提高審判專業化水平

6月1日,在富蘊縣天然水域,一尾尾魚苗順著水流,歡快地游向遠方。當日,2.5萬余尾河鱸、江鱈等魚苗被順利投放。
“這是烏魯木齊鐵路運輸法院依法公開庭審的全區首例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也是以增殖放流方式修復被破壞的漁業資源和水生態環境的有益嘗試。”烏魯木齊鐵路運輸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余亮介紹,案件審理引入禁止令,通過限制被告人在特定水域從事特定漁業捕撈行為,實現刑罰執行的個別化。
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不斷提高環境資源審判專業化水平,認真辦理好每一起環資案件,守護好青山綠水和藍天凈土。
集中管轄以來,兩級法院積極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依法嚴懲破壞重要生物物種、生物遺傳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受理涉動物保護刑事案件176件,涉及一級保護動物及其制品22只(件)、二級保護動物近300只(頭)、三有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300多只(頭)、其他動物700余只(頭),可計算動物及其制品價值2億多元。
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擔責。去年以來,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受理涉林刑事案件46件,涉及林木2711棵、1278立方米,涉案林木價值513920元,判決罰金206000元。積極探索補植復綠保證金制度,22名被告人補種樹木18515棵,恢復林地67畝。加大農用地非法占用、轉用案件審理力度,兩級法院受理涉土地保護各類案件51件,涉案土地1519畝,已修復459畝。
寓教于審 奏響環保宣傳“最強音”

守青山、護碧水,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運用公開審理案件等方式,震懾不法分子,引導廣大群眾保護美麗家園。
“現在開庭……”5月31日上午,隨著法槌敲響,庫爾勒鐵路運輸法院法官在英吉沙縣人民法院對一起濫伐林木案件進行公開審理,3名被告人當場認罪認罰,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深刻悔過。旁聽庭審的還有當地干部和農牧民代表。
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針對此次審理的濫伐林木案件系鄉鎮易發、多發的破壞環境資源刑事案件,為最大程度擴大案件審判的影響力、教育力,庫爾勒鐵路運輸法院選擇案發地作為巡回審判地點,將環境資源審判巡回法庭開進鄉鎮。
“這次旁聽是一堂直觀、生動的教育課,有助于增強公眾保護環境的法律意識。”參加庭審的一名當地干部說:“希望法院能將更多的庭審現場開進鄉鎮,發揮以案釋法作用,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
持續關注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法蒂瑪為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的改革舉措連連點贊。“人民法院持續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是為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的重要舉措。”她說。
易湘虎表示,下一步,烏魯木齊鐵路運輸兩級法院將忠實履行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審判職責,全面構建“法護綠水青山”多元治理格局,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