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爸爸”,老人慌忙起身迎接女兒,女兒不顧旅途勞頓跪在老人面前。
5月15日,在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民警的合力幫助下,分別10年的一對父女團(tuán)聚。
這對父女是喀納斯景區(qū)禾木哈納斯蒙古族鄉(xiāng)哈納斯村人,爸爸叫木哈提別克(化名),女兒叫茹扎(化名)。
說起茹扎,木哈提別克總會潸然淚下,“這丫頭,命苦啊!”
1992年,茹扎父母離異,媽媽帶著她與木哈提別克再婚組建了新的家庭。木哈提別克對茹扎這個繼女視同己出,經(jīng)常帶她上山放牧、下山逛街,每逢節(jié)日還會給她買禮物,父女倆感情日漸深厚。
2002年,茹扎在媽媽病故2年后,與村里一個小伙結(jié)婚。然而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家里也因丈夫經(jīng)常酗酒烏煙瘴氣。茹扎在這樣的婚姻生活中過了10年。
2012年初的一天,茹扎回娘家看望木哈提別克時,顯得情緒低落,心神不寧,短暫停留一會兒,她叮囑爸爸注意身體后便匆匆離開。木哈提別克猜測,女兒可能又和女婿鬧矛盾了,但做夢都沒想到,她此次走后就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沒了音信。
10年來,木哈提別克從未放棄過尋找茹扎,他挨家挨戶問了方圓幾百平方公里的人家,走了很多路,受了很多苦,但是一直沒有找到茹扎。
2022年,木哈提別克已經(jīng)71歲了,他感到此生尋找女兒的時間越來越少,心里非常焦急。“找不到你,哪怕讓我知道你還好好活著也行啊。”木哈提別克經(jīng)常自言自語。

今年4月2日,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民警入戶走訪來到木哈提別克家,詢問他有什么“急難愁盼”的事需要解決。“我想找到失散10年的女兒,聽她叫聲爸爸。”木哈提別克說出心愿時并沒抱多大希望。
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所長陳彬介紹,聽了木哈提別克的心愿后,該所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茹扎離家出走的原因,細(xì)致分析她的性格特點,梳理其社會關(guān)系,迅速啟動“團(tuán)圓”計劃。
背井離鄉(xiāng)、戶籍未注銷……一個個關(guān)鍵字眼在喀納斯邊境派出所民警的腦海閃現(xiàn)。經(jīng)過通宵達(dá)旦梳理復(fù)盤,民警理出茹扎10年前的關(guān)系網(wǎng)絡(luò),迅速派出4名民警實地走訪。
通過一個多月地毯式的滾動走訪摸排,民警終于在布爾津縣找到茹扎10年前的鄰居,從這名鄰居處獲得了茹扎當(dāng)前的電話號碼,并與其取得聯(lián)系。
喀納斯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勒泰別克·哈吉哈力介紹,該所民警與茹扎電話溝通后了解到,10年前茹扎因難以接受婚姻變故,外出打工,目前在四川省江油市務(wù)工。“她也很想回家看望父親,但是沒有勇氣。”阿勒泰別克說。
5月10日,在喀納斯邊境派出所安排下,木哈提別克和茹扎視頻通話,父女倆隔著鏡頭放聲痛哭……“這些年你都去哪里了?你還好嗎?快回來吧!”“爸,我也時刻掛念你,我想回家!”
5月15日,茹扎從江油輾轉(zhuǎn)回到故鄉(xiāng),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闊別10年重逢,父女倆千言萬語化成滿眼熱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