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南疆農村,處處涌動著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南疆農村在事關根本的關鍵領域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孕育著南疆農村新的發展機遇。
在筆者看來,這些變化至少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如今,除了極個別地方,一輛轎車幾乎可以通達南疆全部村莊,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南疆地區在交通、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均有極大提升,以教育、醫療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體系觸角延伸到村一級,各族群眾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水平明顯提高,大大促進了人員和信息的交流共享。醫療衛生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各族群眾安居樂業。
其次,去極端化極大釋放了南疆農村的發展潛力。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通過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族群眾的共同努力,南疆地區去極端化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如今的南疆農村,曾經的陰霾一掃而空,處處是各族群眾用勞動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身影,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再者,通過脫貧攻堅,南疆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75元,比2016年增長5391.82元。在南疆地區,農村人口占比較大,按南疆農村比較常見的四口之家規模測算,家庭年收入達到了6.23萬元,與經濟發達地區橫向比較或有不足,但縱向比較卻是巨大的提升。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意味著更強勁的消費力和更多的發展可能。
最后,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更加精準、科學的治理方式,進一步為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一系列務實舉措,極大增強了各族群眾發展的信心,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這些關鍵領域的重大變化,為南疆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從物質基礎到精神內核,積極向上的力量正在農村匯聚,這也對基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有能力將這股巨大且充滿活力的力量有效利用起來,形成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澎湃動力。
《莊子·逍遙游》曰: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對南疆農村而言,現在正是中流擊水、乘勢而上的關鍵時期。這需要干部有智慧,能夠充分尊重市場規律,不符合鄉村發展實際的事情不盲目去做;還需要干部有擔當,求真務實,分得清曲直,也敢于分清曲直;更需要干部有信念,不是簡單把農村工作當成一項任務,而是當成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