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負責證件查驗的民警現在開始上勤,車體檢查的民警按照分組,由車頭車尾向中間開始檢查,注意防護!”4月25日13時許,隨著陣陣轟鳴聲,一輛32節中歐班列停在了限定區域。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帶班人員在對講機里對勤務進行了部署安排。
由于這趟班列主要運輸的是出口汽車,它和普通中歐班列有所不同,車廂是特制超大型車廂。執勤民警則按照責任分工,依托多種高科技設備對車體展開了全方位檢查。
檢查完五節車廂之后,執勤民警的鞋套已被磨破了,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里,早已是大汗淋漓。于是,他們換上了備用鞋套,不放過任何一個死角繼續認真查驗著。
“信息采集、流程進行錄入、加蓋驗訖章……”與此同時,負責證件查驗的民警利用高清攝像頭和對講系統正在對列車司機開展了證件查驗。就這樣,一列中歐班列在民警的密切配合下,就完成了所有的過境手續。
“一趟勤務下來,平均每名民警要換十幾雙鞋套,衣服更是濕了干、干了濕。”該站站長閆春說,霍爾果斯口岸作為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樞紐,是涉外企業貿易運輸的首選途徑。

為加快中歐班列通關速度,該站不斷優化勤務模式,先后推出了“365×24”、全天候“零延時”“零等待”等通關舉措,通過壓縮通關時間,確保了中歐班列“即到即查”“即驗即放”,助力中歐班列跑出了新的“加速度”。
冬天,滴水成冰,霍爾果斯口岸溫度達到零下幾十度,這時,執勤民警要身著“全副武裝”的防護裝備在室外執勤,一會兒,呼出的水蒸氣就會瞬間在面屏上結成冰塊;夏天,口岸溫度高達四十多度,執勤民警必須頂烈日每天在列車間穿行,不斷重復著下蹲、起身、鉆車底、爬廊橋等動作,一趟勤務下來,上萬步的運動量早已成了常態。面對這些困難,可所有的民警卻再苦不言苦,再累不喊累,他們表示,能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守護國門口岸安全穩定,是他們內心最大的鼓舞與動力。
“你們推行的無接觸查驗模式,讓我們的通關更便捷、更高效!”一直在中哈兩國間執行運輸任務的鐵路員工孫濤對邊檢的通關效率深有體會,每次看到民警時,他都會豎起大拇指。
新疆中聯海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春雷說,邊檢的通關速度提高了貨物運輸時效,還節約了企業時間成本,我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中國速度帶來的便利。

可以說,在中歐班列翻山越水踏遍亞歐的萬里征程中,處處都彰顯著移民管理警察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不辭辛苦,逆向而行,用辛勤付出和執著堅守,護航著中歐班列的高效順暢通行,為服務“一帶一路”共享共贏、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世界展現了邊檢作為。
據悉,自2016年3月,中歐班列在霍爾果斯口岸開行以來,從這里駛向國外的中歐班列已達到20239列,通行的中歐班列中有鄭新歐、渝新歐、長安號等59條線路,貿易國家也從最初的兩個國家、三座城市擴大到如今的18個國家、45座城市,貨物種類豐富至200多種,中歐班列在霍爾果斯口岸上跑出了“中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