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你走進電影院
觀看你等了很久才上映的電影
當你打開手機音樂APP
發現歌單里的部分歌曲
變成會員專屬

當你點開微信朋友圈
閱讀微信好友分享的文章
發現文末的“未經許可 不可轉載”
……
這些你已習慣的日常
處處都有“知識產權”的影子
每年的4月26日
是世界知識產權日
2022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為
“知識產權與青年:
銳意創新 建設未來”
關于知識產權的知識
你知道多少呢?
看你有點猶豫
那咱們先學習一下!
世界知識產權日的由來
世界知識產權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于2001年4月26日設立,并決定從2001年起將每年的4月26日定為“世界知識產權日”,目的是在世界范圍內樹立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營造鼓勵知識創新的法律環境。
什么是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基于創造成果和工商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最主要的三種知識產權是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其中專利權與商標權也被統稱為工業產權。

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民法典中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一)作品;(二)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商標;(四)地理標志;(五)商業秘密;(六)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七)植物新品種;(八)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p>
“知識產權”的詞源
知識產權表面上可被理解為“對知識的財產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通過賦予智力成果的創造者以排他性使用權和轉讓權的方式,創造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財產權形式。

1982年我國通過《商標法》,這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標志著我國現代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開始構建。我國首部《專利法》于1984年通過。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第一次把知識產權列為民事權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對定了公民、法人的知識產權受法律保護。1991年《著作權法》實施。伴隨著《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的歷次修訂,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不斷發展完善。
知識產權 的分類
01
著作權
第一類是著作權,也稱版權、文學產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財產權利和精神權利的總稱。
02
工業產權
第二類是工業產權,也稱產業產權,是指工業、商業、農業、林業和其他產業中具有實用經濟意義的一種無形財產權,主要包括專利權與商標權。
知識產權的法律特征
01
客體具有非物質性
知識產權的客體是具有非物質性的作品、創造發明和商譽等,必須依賴于一定的物質載體而存在,獲得了物質載體并不等于享有其所承載的知識產權;其次,轉讓物質載體的所有權不等于同時轉讓了其所承載的知識產權;最后,侵犯物質載體的所有權不等于同時侵犯其所承載的知識產權。
02
特定的專有性
專有性又稱排他性,是指非經知識產權人許可或法律特別規定,他人不得實施受知識產權專有權利控制的行為,否則構成侵權。
03
時間性
知識產權的時間性是指有多數知識產權的保護期是有限的,一旦超過法律規定的保護期限就不再受保護了;商標的注冊也有法定的時間效力。
04
地域性
除非有國際條約、雙邊或多邊協定的特別規定,否則知識產權的效力只限于本國境內。
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
01


知識產權與青年
2022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主題為“知識產權與青年:銳意創新 建設未來”。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與青年之間的聯系?
青年是創新領域的推動者
現在,世界上有18億10到24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中近9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未來幾年,年輕人(35 歲以下)的比例將會增加。
千禧一代的年輕人是數字的原住民,他們在移動電話和互聯網的世界中長大,較以往任何一代年輕人,更有機會接觸到科技、文學、藝術等領域。
年輕人早已習慣的互聯網快速更新模式,讓他們的思維也具備了更大的延伸空間,也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和包容能力。無論在哪個國家,年輕人都是創新領域的推動者。
知識產權為年輕人創新提供支持
知識產權為年輕人將想法變成現實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最大程度地幫助年輕人保護自己的創作成果,并以此創造收入、創造就業崗位。
于2021年9月2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中提到從法律體系、管理體制、政策體系、知識產權歸責體系四方面建設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知識產權制度,將進一步為年輕人從事科研研究、開展文藝創作、創業提供堅實保障。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青年也可將知識產權
作為實現夢想的關鍵工具
從今天開始
讓我們一同期待與見證
世界上最年輕的
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的
創造力、行動力
勇氣與膽識
一同期待與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