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公安局始終保持對各類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著力提升警務實戰、數據研判、科技支撐、規范執法四大能力,聚力“破小案”服務“大民生”,為維護該市社會治安大局持續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小案件連著大民生
小案件雖案值不大,但都與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直接影響著群眾安全感。對此,庫爾勒公安以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侵財類“小案”作為改善社會治安環境的“牛鼻子”,探索建立小案打防機制,推動服務民生再升級。

2022年1月,庫爾勒市某大型商超12家臨街商鋪被盜。接警后,偵查民警經過現場勘查和走訪摸排工作,發現兩名形跡可疑的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并在案發后8小時之內成功將正欲揮霍贓款的兩名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追回被盜全部贓款,并第一時間將價值8萬余元的贓款贓物悉數返還至被害人手中。
“破案是逗號,追贓是句號”,庫爾勒市警方堅持破案打擊和追贓挽損“兩手抓”,多層次多角度加大案件的追贓挽損力度,同時采取集中返還、上門發還、線上返還等形式向被害人發還被盜財物,涉案物品小到香煙、快遞,大到手機、電動車、摩托車等,返還財物總價值200萬余元。
小“機制”里筑平安
庫爾勒市警方順應刑偵機制改革,探索建立“1+1+N”工作模式,即1名偵查員、1名管區民警“1+1”固定組合,根據實際發案情況聯動村委會、社區、志愿者等補充力量,充分利用管區民警“人熟地熟”的優勢,協助偵查民警開展治安防范預警宣傳,發布治安防范提示,鼓勵群眾舉報有效線索,切實形成“一呼百應,全民防范”的良好局面,以點帶面、多維用力,帶動全市刑事案件平均破案時長縮短三分之二。
同時,該市警方部署街面警力,強化夜間重點部位巡防和信息采集等工作,切實提升巡防工作的精準性、針對性、實效性,全力壓減下半夜違法犯罪警情。2022年以來,凌晨2時至6時接報盜竊警情環比下降22.3%。
織密反詐“安全網”
庫爾勒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深入開展“入企大走訪”“小手拉大手”等警企、警校、警民共建活動。懸掛標語橫幅2800余條,發放宣傳冊7萬余本,開展反詐共建活動30余場次,評選“無詐單位”“無詐社區”等示范單位7家,做到人人可見、人人知曉、人人防范。

同時,該市警方開辟“反詐一條街”宣傳陣地、建立新匯嘉“反詐商場”,策劃推出“小高反詐課堂”“小梁警官說反詐”等系列反詐微視頻37期,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發布,并高密度推送防范宣傳“微提醒”。
通過“創新精準防”,庫爾勒警方分類挖掘七類高發案件易受騙群體,通過“警員+網格員”開展入戶精準宣傳;組建反詐義警宣傳隊、反詐大使等,堅持重點“反洗腦”與常態抓覆蓋相結合;制作“防騙蛋”“愛心貼”“床頭卡”等靶向宣傳新產品20余種,開展專題宣講1200余場次,持續多樣式、高頻次宣傳,同時做好對受害群體的跟蹤隨訪。
跑出便民“加速度”

公安政務服務在互聯網時代能演繹出怎樣的高效率?如何讓群眾辦事簡單、快捷,讓公安工作高效、滿意?或許能從庫爾勒公安刑偵部門群眾服務工作中窺見一斑。
“記得當初有位朋友家里有病人需要做傷情鑒定,全家三四個人一起出動,病人拄著雙拐到公安局進行鑒定。可如今自己家也遇到類似的事情,只需撥通法醫預約電話便可將法醫請到家里來進行鑒定,病人也得到充分休息,家人也不折騰了。我這就把預約電話推送給你們,萬一以后家里用得著哦!”近日,家住佳德花園小區的王女士正在向身邊的鄰居宣傳庫爾勒市公安局法醫預約熱線。
為有效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高效開展,進一步暢通群眾反映訴求,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庫爾勒市公安局刑警大隊結合實際、主動作為,在推出局長熱線的基礎上,相繼推出庫爾勒刑偵“陽光警務熱線”、刑偵大隊長熱線,全鏈條、多維度接受群眾對案件受理進度查詢、業務辦理進度查詢、法律咨詢服務以及投訴舉報線索等內容。截至目前,共受理群眾需求近900條,通過群眾舉報線索偵破案件10起,開展線上反詐宣傳16118次,法醫上門鑒定80余家,實現公安服務“24小時不打烊、全天候不掉線”。
辦實事要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易感知、得實惠”,庫爾勒市公安局將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不斷提升刑事案件破案攻堅能力,從群眾最不滿意問題改起、從最期盼事情做起,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積極幫助群眾做好事、解難事、消除煩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