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副所長王華生處理完派出所的日常工作,趕緊整理家訪筆記、工作計劃。
2007年,王華生加入公安隊伍,一直在基層任職。作為基層民警,他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入戶走訪、法治宣傳、偵破案件都得心應手。
2021年初,王華生開始兼任3所中小學和4所幼兒園的法治副校長和法治副園長。
擔任法治副校長的第一天,王華生便將社區(qū)工作人員、校園負責人邀請到一起開座談會。一場座談下來,王華生心里有數了。他在了解學校現狀、學生心理等情況后,決定構建聯防聯動機制。
“大家如發(fā)現校園周邊治安隱患、學生安全隱患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及時向我反映。”隨后,他推出“1+3+n”機制:即法治副校長+社區(qū)、學校、家長+多個微信、QQ群的模式,線上線下及時發(fā)現校園隱患。
2021年8月,學校負責人反饋的一條信息引起王華生的注意。
學生崔某的父母離異后分別再婚,兩人忙于新生活,對崔某疏于管教。此前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崔某進入了叛逆期,和父母關系愈發(fā)惡劣。一天與母親爭吵后,崔某離家出走。
得知情況后,王華生找到崔某,想把他送回家,但崔某不愿意回家,其母親也十分生氣,表示如果他不悔改,也不愿意再管他。
王華生只得先將崔某安頓在離學校最近的警務室,讓崔某有吃飯和住宿的地方。
“你才多大呀?跟自己父母鬧別扭不是真本事。”此后的幾天,王華生一邊開導崔某,一邊與其同吃同住。
崔某想輟學去找工作,王華生便苦口婆心給他講上學的重要性;崔某不理解父母,王華生便勸他要體諒父母的不易……
一周后,崔某終于醒悟。
“經過您的教育,我終于明白,父母罵我,是因為關心我,希望我將來有出息。我也明白父母是為了我好,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最終,崔某認識到錯誤,不但給王華生寫了感謝信,還給父母寫了道歉信。
為了讓崔某今后能有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王華生多次前往其父母家,勸說他們改變教育方式,多與崔某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讓崔某順利完成學業(yè)。

王華生還經常去學校開展法治宣傳活動,如“反詐春游”“反詐零食”“安全出行”“防拐小劇場”等,從學生出行安全、防拐、反詐等多個角度,教育學生增強法治意識。僅2021年下半學期,王華生就開展了15場校園普法活動。
2月27日,王華生來到庫爾勒市第二十二中學小學部,以反詐為主題,為學生們上了一堂“反詐繪畫課”。在他的帶動下,學生們一起用畫筆畫出反詐漫畫,普法方式新穎,效果顯著。
“叔叔,我媽媽好像在參與投資活動。”反詐課堂上,一學生說起母親的情況。
下課后,王華生立即給其母親張女士打電話了解情況。原來,張女士最近通過社交軟件認識了一位網友,兩人相談甚歡,網友便向她推薦投資產品。
“這是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投資。”王華生向張女士說明事情的嚴重性,將反詐宣傳從課堂延伸到校外。
“法治副校長架起了孩子們學法的橋梁,也搭建起孩子和家長溝通的橋梁,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將法帶入每個家庭。”王華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