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反映的情況解決了嗎?最近家里還有沒有什么難事?”連日來,每到一戶走訪,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巴里巴蓋鄉的干部們都會詳細了解情況,一股為民務實清廉的清風撲面而來。
今年以來,阿勒泰市以“抓鄉促村、整鄉推進、整市提升”為原則,采取“鄉鎮統籌、鄉分村、村分戶”的辦法,將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工作機制作為干部提能力、解民憂的重要方式,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壓實管理責任,實現了農牧民包聯全覆蓋,不斷提升鄉鎮干部的組織力、執行力、服務力,助推鄉鎮干部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
強化組織領導 壓實“責任擔”
“阿勒泰市薩爾胡松鄉黨委書記李曙陽經常會來到村委會,同我一起去走訪入戶,邊宣傳惠民政策,邊了解眼下春耕備耕發展生產中村民有啥想法、存在哪些困難,并在解決村民貸款等問題上出實招、下實功,服務積極主動,讓村民得到了實惠。以前有困難是‘村民跑路找著辦’,現在是‘干部主動上門辦’,真正拉近了干部與村民的距離。”4月6日,薩爾胡松鄉庫爾特村黨支部書記毛吳列提別克·達吾肯說。
火車跑得快不快,全靠車頭帶。鄉(鎮)領導干部主動下沉做“指揮員”“協助員”“戰斗員”“引導員”的場景,是阿勒泰市推行“包村聯戶”制度顯成效的一個縮影。為有效縮短工作隊優化后的“陣痛期”,阿勒泰市按照每村至少有1名鄉(鎮)黨政班子成員、3—8名干部的要求,建立鄉鎮干部“1+N”包聯群眾法,實現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全覆蓋;同時,就建強村級組織、促進鄉村振興等7項包村任務,明確細化政策法規宣傳、困難訴求幫扶等20余項聯戶任務,切實做到黨的政策宣傳、干部作風轉變、組織運行規范、村干部能力提升、產業發展規劃、基層治理強化“六個到位”。
阿勒泰市喀拉希力克鄉喀拉希力克村黨支部書記蔡河川說:“‘包村聯戶’工作開展以來,我們村黨組織建設的力度更大了,各項規章制度也更加規范、完善,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也比之前有所提升,最主要的是我們為民辦實事的底氣更硬、信心更滿、干勁更足了。”
合理安排部署 畫好“任務圖”
“現在的干部辦事真接地氣,只不過隨口向‘包村聯戶’干部說了一下現在春耕備耕忙、人手不夠的問題,包村干部就帶著村兩委來大棚里幫我們育苗了,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阿勒泰市紅墩鎮博肯布拉克村村民李新民說。
為切實提升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工作質效,阿勒泰市通過構建鄉鎮黨政班子成員定點包村、干部結對聯戶等方式,將群眾所需、所盼形成問題臺賬,并建立“月述月評”制度,明確村黨支部每月月底對村干部、鄉鎮干部采取聽取匯報、分析研判、綜合排名的方式,壓實包聯干部責任。鄉(鎮)采取公示問題、匯總難題、協調力量的方式,讓村民的訴求及村級組織無法解決的問題切實做到收集一個、解決一個。目前,全市先后幫助群眾開展農作物采摘、房屋修繕等實事好事500余件,化解征地、勞務等矛盾糾紛38起。
強化包聯監管 抓緊“傳壓鏈”
“現在定期開展走訪入戶的時間、周期、要求從‘自選動作’變成了‘規定動作’,群眾的滿意度更是從‘軟要求’成為衡量工作實不實的‘硬指標’,不能有絲毫的懈怠……”阿勒泰市阿葦灘鎮包聯干部顧云說。
辦事實不實,群眾說了算。為進一步壓實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工作責任,阿勒泰市對服務村民和轉變干部作風不重視、措施落實不得力、包村工作虛以應付、解決問題成效不明顯、群眾評判滿意度不高的人員,約談相關負責人;把鄉(鎮)干部包村聯戶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考核情況與評先選優、年度考核檔次評定和干部選拔任用結合起來。同時,探索建立村民滿意度調查、溝通、分析、回應等機制體制,堅持常抓不懈,真正形成回應村民關切、關注村民訴求、切實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最大限度地提升基層人民生活幸福指數。
如今,阿勒泰市鄉(鎮)干部下田間、蹲地頭、住農家,虛心聽真話、誠心摸民情、真心解難題,這項以“把民情摸清、把問題查準、把措施找對、把思路理明”為要求的工作將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