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學會接納孩子和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明白自己需要學習什么、克服什么、改變什么。”3月31日,在第六期“紅姐說法”微直播中,張紅娟向家長們送上“家庭教育錦囊”——拒絕“完美主義”,方能遠離焦慮。
張紅娟是沙灣市人民檢察院“向陽花”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主任,也是沙灣市第五中學的法治副校長,學生和老師們都親切地稱她為“紅姐”。
從事刑事檢察工作16年,其中11年從事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張紅娟的“護蕾”情懷越來越深。
除了送法進校園,張紅娟先后開設“紅姐熱線”“紅姐云課堂”和“紅姐說法”線上普法欄目,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以案釋法,教會他們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辦案過程中,張紅娟經常接觸形形色色的叛逆少年。深入了解他們的內心后,張紅娟發現,叛逆和桀驁的面具后面,是一顆顆因“問題家庭”受傷的心靈。
張紅娟利用業余時間報名參加了心理咨詢導師培訓,把對未成年人的關愛延伸到案外,對涉案未成年人開展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迎接新生。
2020年7月,小義(化名)因涉嫌犯罪由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張紅娟受理此案后,通過社會調查了解其成長環境、家庭狀況。她發現,小義的父母監護缺位是導致小義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張紅娟向小義的父母宣告送達“督促監護令”,督促其加強對孩子的關心教育,引導孩子改正不足、走好人生路。
因當事人雙方家長達成了和解協議,小義及其監護人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沙灣市檢察院依法對小義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考察期一年。
經過跟蹤考察,小義能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服從監督,在思想及實際表現上有良好轉變。其監護人積極配合,親子關系有了很大改善。2021年8月,沙灣市檢察院對小義作出不起訴決定。
“療愈涉罪未成年人‘心疾’,要從原生家庭找‘病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后,張紅娟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宣傳和督促。
此外,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聯合印發的《檢察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工作規定》明確提出,法治副校長的職責包括“根據需要對涉罪未成年學生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除了在給沙灣市各中小學錄制的普法課件中,加入專屬家長的“課堂作業”外,張紅娟依托沙灣市檢察院今年成立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以檢察開放日、主題培訓等方式,傾聽孩子的心聲,引導父母“依法帶娃”。
今年2月,在辦理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時,張紅娟看到,涉案未成年人和其父親關系非常緊張,雙方甚至無法正常溝通。
在張紅娟的協調下,該家長接受了家庭教育指導。
在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引導下,該家長在潛意識狀態下渡過心理危機,釋放了積壓在心中的焦慮。
“我的心情很復雜,既生孩子的氣,又很自責,我得先學會做合格家長,再去培養孩子,讓他健康成長!”聽到家長的肺腑之言,張紅娟格外欣慰。
探索家庭教育指導,是檢察機關為“熊孩子”父母開出的一道處方,如何讓處方更有效?探索之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