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由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委派到本地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在學校法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于5月1日實施的《中小學法治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讓法治副校長更加“名副其實”。
在自治區第十九個“憲法法律宣傳月”來臨之際,本報推出《做校園里的“守望者”》系列報道,講述不同身份的法治副校長利用專業優勢開展校園法治宣傳教育的難忘經歷和深刻體會,看他們如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孩子們成長路上的“守望者”。
3月31日17時30分,正值放學時間,在兵團第十二師222團子女學校南門,雖然接孩子的家長很多,但秩序井然。附近的法治文化廣場上,施劃了接送孩子的停車位。
“之前從西門接送孩子,路窄車難停,容易磕磕碰碰。現在方便了,地方寬敞有停車位,一點都不用著急。”一名家長由衷地說。
讓學校門口交通順暢,這是白劍擔任該校法治副校長后推行的第一項措施。
2021年9月,白劍被任命為第十二師公安局第一分局222團北亭派出所所長。次月,222團子女學校聘任其為該校法治副校長。
從面對違法犯罪分子的民警,成為站上校園講臺的“傳道授業者”,白劍有諸多不適應:給學生上課要注意些什么?課堂主題如何選擇?講課之外還能做些什么?
帶著這些問題,白劍摸索出了解決路徑:一看一聽。
看周邊環境。履職之初,白劍每天都去學校周邊轉,早上比學生們去得早,傍晚比學生們回得晚。不到兩天就看出了問題:學生們上下學出入的西門,門前道路狹窄,無停車場,基礎設施不完善,易發生車輛剮蹭等事故,對學生安全構成威脅;學校周邊有14家營業場所,其中5家小商品店學生們經常光顧,經營人員法治意識亟待增強。
很快,白劍與分局交警大隊、團場、校方溝通,北亭派出所對學校南門舊廣場升級改造,建成法治文化廣場,并施劃停車位,方便家長停車。同時,將護學崗民警由5名增加至8名。目前,文化廣場法治主題Logo已完成設計,法治宣傳展板、標語等正在制作中,即將為轄區居民增添一處學法、休閑“打卡點”。
針對學校周邊商戶,白劍組織民警與當地司法所工作人員聯合加強普法宣傳,引導經營者依法經營,共同關注和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聽學生心聲。履職以來,白劍與學校領導、老師、班干部集中交流3次,與各年級學生代表召開座談會2次,開展問卷調查1次。他發現,防范電信網絡詐騙和校園欺凌是學生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就上述內容,今年2月至3月,白劍先后在該校上了兩堂“以案說法”課,深受師生歡迎。
今年春節前,學校向派出所反映,學生自行車頻頻丟失。民警迅速偵辦,發現“小偷”是一名初中男生。白劍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他找到這名男生,引導其說出心里話。
“我把自行車騎到沒人的地方,擱下就走了!這樣做就是想引起我爸媽的注意,希望他們關心我。”這名男生告訴白劍,他的父母長期在外地打工,他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覺得自己被“拋棄”了。
白劍馬上與校方溝通,建議老師加大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力度,同時,他還與這名男生的爺爺奶奶長談了一次,讓他們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之后一段時間,白劍經常找這名男生聊天,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引導他理解父母,學會與長輩有效溝通。
這件事對白劍觸動很大,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配合學校建立家庭教育首責制,讓學生的監護人和校方一起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完善家校共建機制。
白劍說,相對于在派出所辦理案件,他更喜歡走進校園,在孩子們心中播下法治的種子,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