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喀什地區伽師縣以持續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為重點,不斷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3月18日,記者走進伽師縣,感受這里“春意盎然人陶醉,法治清風拂面來”的濃厚氛圍。
法治清風拂面來
在素有“西域明珠、瓜果之鄉”美譽的伽師縣城,隨處可見“法治元素”。

在伽師縣巴仁鎮法治文化公園,9塊法治宣傳展板、25面動漫繪畫墻上,公職人員監督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5大類31部法律法規齊全,每個內容都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定期更換的內容讓人們保持著新鮮感,時不時想來園子里逛逛。

走進伽師縣巴仁鎮群眾服務中心,沿樓道拾級而上,墻面上以“從出生到終老,《民法典》守護我們一生”為題的民法典宣傳內容顯眼而詳盡,從7歲至75歲,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相應的法條運用,讓人一目了然。

銅城公園廣場上,幾十位中老年人正隨著音樂起舞……在公園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記者看到,有群眾正跟隨講解員了解黨的政策,有的隨手翻閱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有的積極“占據”有利位置,等待聆聽普法宣講。

“我今年27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懂得法律能更好保護自己和孩子。下次,我要帶孩子們一起來這里參觀學習。”英買里鄉阿亞格英買里村村民艾比拜?烏拉伊木說。
除了擺放普法資料、現場講解,伽師縣還將藝術融入普法工作,讓群眾在更加輕松的氛圍中獲取法律知識。讓記者印象深刻的是伽師縣人民檢察院干警們手繪的法治宣傳漫畫和它的呈現方式——

坐在檢察院大院的法治長廊中,仰頭即可看到懸掛在高處的手繪法治宣傳漫畫,這些漫畫被封塑后懸在廊上,隨微風輕輕搖曳,讓人忍不住想握穩它看個仔細。廊柱間懸掛著習近平法治思想經典語句,一一讀來,令人深思……沿長廊走過,一次發乎于心的法治浸潤悄然完成。
近年來,伽師縣不斷創新宣傳方法,營造法治宣傳教育氛圍,把法治陣地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在公共設施和空間利用時充分體現法治元素,所轄13個鄉鎮、325個村(社區)全部建立法治文化陣地,實現了由“法治文化”引領法治宣傳教育。
法治學習入心田
3月18日12時,在巴仁鎮群眾服務中心二樓,鎮司法所所長布合力且木?肉孜正在給居民作法治宣講。聆聽宣講的群眾邊聽邊看宣傳單,不時記錄著學習要點。

這是巴仁鎮每周五舉行的“全民學法日”培訓活動內容之一。
學什么?怎么學?什么人要學?圍繞持續提高法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伽師縣制定《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方案》,對目標任務、教育內容、具體措施作出明確要求。
打開伽師縣委政法委干部劉永君的手機可以看到,她下載了“學習強國”“智慧普法依法治理云平臺”等APP,關注了“平安伽師”“伽師檢察”等微信公眾號,以“線上”方式參與法治學習,“線下”則有針對公職人員定制的法治教育“套餐”。圍繞群眾、教師、學生等7類不同社會群體,結合其接納法律知識范圍和特點,還有推薦法律法規學習的內容參考……
“黨員領導干部是各項事業發展的‘主心骨’,在依法治疆、建設法治新疆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做好表率,比群眾多學一些、學得更扎實一些。”伽師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賀山峰說。
據了解,3月15日,伽師縣“法治半月談”第三講開講,縣人大黨組副書記、主任阿布都沙塔爾?木一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充分發揮人大在深入推進法治建設中的職能作用”為題授課。
同行人員告訴記者,為豐富學習方式,伽師縣每月15日、30日都會開展“法治半月談”活動。根據不同時間節點,“法治半月談”的授課人及授課內容也會相應變化。
伽師縣將2022年定為該縣法治教育年,為此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除了“全民學法日”“法治半月談”,還包括每季度一次全民考法季、每月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法治教育等,活動內容豐富、翔實,為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圍。
法治陽光暖人心
普法氛圍濃了,群眾學法熱情高了,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本領也強了。
“這個月,孩子的爸爸給錢了沒有?”3月20日,伽師縣鐵日木鄉幸福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李龍帶著隊員來到村民熱某家回訪。
熱某今年39歲,離異七年多了,帶著一個女兒生活。以前,前夫從沒給過撫養費,在接受了法治宣傳教育后,熱某向前夫阿某鄭重提出應給子女撫養費。可是由于阿某已再婚,現任妻子并不同意。
工作隊與村兩委了解情況后,聯系法律顧問上門普法,來來回回四五次終于達成了協議:阿某先一次性給12000元,之后每個月根據收入情況給1200元,最低不少于500元的撫養費。
3月19日,在伽師縣人民法院和夏阿瓦提鎮人民法庭,記者遇見了來辦事的居民李小燕,她正準備將手中的一疊欠條原件作為證據交給辦案法官。得知記者采訪,她拉著記者說個不停。
李小燕和丈夫在伽師縣經營一家商鋪已十八年,曾多次遇欠賬收不回的難題,雖然懊惱,卻覺得去法院起訴很麻煩,不愿打官司。隨著法治意識的增強,如今李小燕學會了拿起法律武器維權,能收回的賬款越來越多,現在她一點兒都不擔心欠款收不回來了。

“你看,這面錦旗就是我送來的。法官們教我維權、幫我維權,我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法律的公平正義。”李小燕指著一面印有“厚德重法,專業敬業”字樣的錦旗說,“這里的法治環境越來越好,我們會一直在這里把生意做下去。”
記者手記
法治馨香潤無聲
記者在伽師縣深入采訪,深刻感受到該縣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春意盎然人陶醉,法治清風拂面來”的濃厚氛圍。細細品來,“法治馨香,潤物無聲”。
法治宣傳教育需“潤化”。來到繁華的伽師縣城,街道、社區、樓棟,隨處可見的“法治元素”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讓過往群眾眼中“有法”,心中“想法”,不經意間就入腦入心。全縣城鄉普遍建立法治文化陣地,融“法”于“景”,“法”“景”相映,巧妙實現以“法治文化”引領法治宣傳教育。
法治宣傳教育需豐富學習載體。伽師縣積極營造法治宣傳氛圍,創新法治宣傳載體也是值得稱道的。他們順應時代特點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讓廣大干部群眾打開手機可以看到輔助學習APP、微信公眾號;針對公職人員、農民、教師、學生等7類不同群體,分別推薦不同法律法規學習的內容參考,讓廣大干部群眾真切感受到“法在身邊”,進而引導各族群眾自覺“與法同行”。
法治宣傳教育需強化效果轉化。普法的氛圍濃,群眾學法的熱情高。通過學習《民法典》,群眾在買房時會考慮到贈送車位會不會存在“陷阱”,撰寫商品買賣合同時會注意更多法律要素,規避風險……這些充分體現出人民群眾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法治意識在不斷增強。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如同陽光和空氣,沐浴其中,人民群眾才能更好地遵法、守法、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