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在景區工作特“美”,呼吸著新鮮空氣,看著美景,卻不知道個中滋味……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喀納斯景區政法委副書記、邊防辦主任王士龍。
王士龍,今年47歲,曾先后在喀納斯景區管理委員會紀檢委、監察審計局以及禾木哈納斯蒙古民族鄉黨委等崗位工作,至今,已在景區堅守了20年。

回顧王士龍所走的路,他一路奮力攀登的足跡清晰可見,用努力換來了信任,又以信任換來了責任,為了兌現責任,他最終選擇了堅守。
1991年,因為家境困難,自小就愛學習的王士龍放棄繼續求學,從甘肅酒泉來新疆布爾津縣,投奔在這里工作生活的伯父,并在縣城一企業謀求到一份工作。
“當時,正值社會大變革時期,到處都有‘知識改變命運’的大標語。我決定撿起書本,繼續求學。”于是,王士龍背起書包走進了新疆廣播電視大學,開始了會計統計與審計專業的學習。
2002年,王士龍順利通過了公務員考試。之后,在一次會計出納的文化業務考試中,他獲得了綜合成績第一名的好成績。但在這次考試中,他也看到了和其他考生在電腦應用方面的差距。
到崗后,王士龍拿出一切可以擠出來的時間惡補電腦常識。很快,他便能夠熟練應用電腦,做出工資表等各類表格。
2008年,王士龍因專業功底扎實被借調到喀納斯景區紀檢委,從事紀檢監察員工作,在數字堆成的賬目里查找違紀違法漏洞。“雖然觸類旁通,但紀檢對我而言是門新學科,我必須準確掌握相關紀律處分條例。”這份工作讓王士龍有了證據意識,學會了做案卷、分析材料和“證據閉合”。
幾年的辦案經歷中,他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同事們的好評,先后被評為地區紀檢系統和阿勒泰地委黨風廉政先進個人及地區辦案能手。
2014年,他出任景區管委會監察審計局副局長,負責案件檢查工作。“每一個新崗位、新工作都倒逼我去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挑戰自己。”王士龍說。

2015年,王士龍主動申請參加“訪惠聚”工作,一頭扎進了鐵熱克提鄉鐵熱克提村。在那里,他和農牧民朝夕相處,對基層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年8月,他又出任景區禾木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負責安全生產、村鎮規劃建設、財政和扶貧攻堅工作。
2018年3月,他挑起了景區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邊防辦主任的擔子,管轄兩鄉六村。
在王士龍的辦公室,整齊地擺放著一摞摞筆記本,查什么時間的什么事,他可以輕松地像查閱檔案那樣“檢索”到。
記筆記是王士龍的工作法寶,這是他的師傅教他的,現在他把這個方法傳授給身邊的年輕人。
“基層工作是上頭千條線,下頭一根針,我要確保每一根線穿過來,然后要針針腳腳地落實下去。”王士龍告訴記者。
“這種公文應該這樣寫”“工作筆記應該這樣記”……
在王士龍身邊,多是些年輕人。工作上,他是帶頭人,生活中,他就像家里的大哥,總是最操心的那個,“起床了”“必須吃早飯”“走,跑步去”……
這20年,他用心用情呵護著身邊的年輕人,卻疏忽了對家人的照顧。
記者在王士龍辦公室里看到了一張20年前他初上山工作時的照片。照片里的王士龍青春四溢,尤其是他那一頭烏黑的頭發,和眼前頭發稀松的他判若兩人。

2000年,王士龍在布爾津縣結婚,妻子張莉是同在景區工作的同事。2003年,他們的兒子出生。王士龍忙于工作,孩子幾乎由妻子一人照看。2017年,兒子上初三的時候,他們的家教和陪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此時,他的妻子作出了決定:辭職下山陪伴孩子。
王士龍幾個月回家一兩次是常事。2017年,他一連三個月沒有回家。同年10月,兒子的腿摔斷了,急需驅車送到北屯醫院醫治,但王士龍沒能及時趕回去,兒子因耽誤了醫治,只能休學一年。
“我每次回家,兒子見到我的第一句話總是‘這次能呆幾天?’。兒子的成長我錯過了很多,當年只到我胸前的小娃娃長成了一米八六的大小伙,人也懂事多了。”說起兒子,王士龍一臉欣慰。
2021年12月,王士龍的叔叔打電話告訴他,母親患了胃癌。作為長子,王士龍請假回到母親身邊,踏踏實實地陪了一個月,這是他工作以來休假最長的一次。
“我欠家人的,只有等退休以后好好彌補了,眼下,我只有好好地干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職責使命,才能對得起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王士龍說。
王士龍是戍邊衛士的代表
正是有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的堅守
才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