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基層司法行政工作19年來,她以調解員的身份出現在一個又一個糾紛現場,她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耐心疏導化解矛盾,熱心為民排憂解難,傾心開展普法宣傳,扎實為轄區群眾辦實事,著力打通司法行政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她叫楊靜,現任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和田街片區司法所所長。2021年底,她被司法部表彰為“全國模范司法所長”。

耐心疏導化解矛盾
為提升矛盾糾紛調處的成功率,提升社區人民調解員化解民間糾紛的能力和水平,楊靜總是充分利用“社區人民調解超市”這一有利平臺,整合轄區公共資源,對重大疑難糾紛進行集體研判,制定對策,面對面地為化解矛盾糾紛提供法律幫助。
2019年4月初,奇臺路一燒餅店因使用煤氣罐不當導致火災,造成隔壁服裝鞋帽店里180多件衣服、鞋帽、電鋼琴不同程度破損,服裝鞋帽店店面墻體被熏黑、玻璃炸裂,損失共計4.8萬余元。火災發生后,燒餅店老板未及時與服裝鞋帽店經營者商談賠償事宜,導致服裝鞋帽店11天無法正常營業。雙方在賠償方面存在較大分歧,社區兩次調解均無果。
司法所接到社區反映后,楊靜第一時間聯系轄區律師,給雙方做調解工作。因服裝鞋帽店經營者非常激動,致使調解工作一度中斷。于是,楊靜和律師采取讓雙方當事人選派代表參與調解,其他人員回避的方式,使雙方重新坐下來協商。楊靜耐心細致地宣傳法律法規,精準計算出賠償標準,讓雙方當事人心服口服,最終達成分期履行還款賠償協議,雙方握手言和。
事后,為盡快促使協議履行,楊靜和工作人員進行了三次回訪,在賠償協議全部履行后,服裝鞋帽店經營者專門制做了一面印有“盡職盡責、為民服務”的錦旗送到司法所。

熱心為民解憂愁
在社會市域治理中,楊靜把群眾的煩心事當作自己的事,熱心為居民排憂解難,努力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拆遷補償,是一項復雜瑣碎的工作。2018年9月至10月,楊靜和新疆源峰律師事務所律師共同深入黃河社區棚戶區改造拆遷一線,現場為工作人員開展拆遷法律法規專業知識培訓,為拆遷群眾提供政策咨詢和法律服務,解答來訪群眾法律咨詢70余人次,為轄區拆遷改造工作保駕護航。
2020年12月11日,和田街片區管委會接到七起務工人員聯合討薪申請,這七起糾紛均涉及到新疆某建筑公司承接的工程,公司在工程建設過程資金籌措困難,致使七個班組的務工人員工資一直得不到解決。
楊靜得知此情況后,為保障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聯合沙依巴克區勞動監察大隊、片區勞保所以及片區管委會法律顧問,共同成立了臨時調解小組。楊靜依法說理,講明拖欠務工人員工資的嚴重性,從情、理、法各方面入手,深入細致地做雙方代表的思想工作。
2021年1月3日,楊靜召集雙方代表召開協調會,監督公司履行前期協議,并要求各班組寫下“承諾書”,保證在建工程在質保期內的維護、維修由班組負責到底。至此,雙方達成協議,握手言和。新疆某建筑公司當日一次性支付了所有欠薪,總計金額43萬多元。
“要不是你一直為我們的事操心,我們年前都不一定拿到工資,謝謝你!”拿到工資后,務工人員代表對楊靜說。

傾心開展法治宣傳
楊靜身為和田街片區普法帶動人,從事司法行政工作以來,法律書籍、業務書籍總是擺放在辦公桌上,一有空就仔細研讀,孜孜不倦學習法律等業務知識,學法已經成為她的必修課。
每逢法治宣傳月期間,楊靜都會深入轄區中、小學校開展憲法進校園法治宣講活動,轄區的工地、企業、市場、單位、小區也經常會出現她普法宣傳的身影。
將法律服務觸角延伸至基層,在社區、便民警務站建立“一社區一警務站一法律顧問”制度,在社區成立公共法律服務站,不僅邀請律師參與服務站工作,還促成律所與街道辦事處以及對口社區簽訂法律顧問合同,構建“一站式”法律服務。
“我們通過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司法惠民活動,推動轄區的每個社區、便民警務站都安裝了法律服務公示牌,讓居民群眾在轄區內就能得到法律幫助,極大地方便了辦事群眾?!睏铎o說。
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工作以來,楊靜恪盡職守,辦事公道,性格耿直,是個善管、會理老百姓亂事、難事的人,帶領所里工作人員先后榮獲“自治區級規范化司法所”“自治區模范司法所”“自治區三星級司法所”等稱號,“只要群眾需要,我就會不厭其煩地化解矛盾,平息糾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