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欣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警察”。
1993年,龐欣從武警部隊退役后來到鄯善縣公安局工作,現任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多年來,龐欣還化名“一名警察”,給困難家庭兒童匯款,資助其學習。
1999年底,龐欣從鄯善縣電視臺播出的專題片中得知,鄯善縣東巴扎回族鄉有一個家庭,父母先后去世,留下兩個不滿10歲的孩子,由爺爺奶奶撫養,因為經濟困難,孩子面臨輟學。龐欣心里很難過,和妻子商量后,決定每月省出幾百元錢幫助兩個孩子繼續上學。
于是,學校很快收到兩張“一名警察”寄來的匯款單,之后每個月匯款單都會如期而至,孩子的老師和親屬都很想知道“一名警察”到底是哪位好心人,他們在郵政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找到了龐欣。
被認出后,龐欣還是繼續資助著孩子們。其間他得知孩子的爺爺因交通事故左腿受傷,奶奶有嚴重哮喘,照顧家庭十分吃力。此后,龐欣不再匿名,而是經常出現在這個家庭,干家務、輔導孩子學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龐欣為這個風雨飄搖的小家撐起了一片藍天。
龐欣當過交警、警務督察、派出所民警,在每個崗位上,他都盡全力資助困難家庭孩子上學,每人每月100元至200元。這些年,龐欣共資助了24名孤兒和貧困生。

孩子們陸續長大,走上工作崗位,有了自己的家庭,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一直和龐欣如親人般相處。“有的已經當了父母,我已經是爺爺輩了。”龐欣說。如今,他仍在資助4名孩子上學。
20多年來,龐欣還先后照料了8名孤寡老人。1997年,龐欣在單位附近多次見到一位大媽,衣衫破舊、步履蹣跚,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大媽名叫斯維坦姆·阿不都拉,是聾啞人,丈夫去世、無兒無女,靠鄰居接濟生活。此后,龐欣決定照顧大媽。
在龐欣的幫助下,大媽的房子被重新粉刷,窗戶冬天加蒙一層塑料布,夏天安上紗窗,米面油定期送到家里,棉衣藥品也如期送來。寒來暑往,春去秋來,龐欣和大媽用常人無法明白的手勢交流,感情越來越深厚。2003年,72歲的大媽在龐欣的親情陪伴下安詳離世。
從警以來,龐欣從微薄的家庭收入中拿出30余萬元照顧老人、資助孩子,而他在執行任務中多次受傷,留有后遺癥,一直需要治療,家中還有房貸和欠款。即使如此,他還多次捐助困難群眾、為地震災區捐款。2020年2月,龐欣通過自治區紅十字會向武漢捐款1萬元。
是什么樣的精神動力,讓龐欣扶貧幫困至今從未停歇?他說,我是一名警察,幫助困難群眾,是責任,也是使命!
2月14日,龐欣獲評第七屆自治區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