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沾染毒品就會成癮。"“正確。”
“鴉片比海洛因毒性更大。”"錯誤。"
“我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銷毀的是什么?"”鴉片。“……
禁毒宣傳志愿者字正腔圓的提問,讓每一位在場人員都聽得清清楚楚。
回答正確的群眾領到了套圈工具,沒回答上來的群眾火急火燎地跑到展板前,“惡補”起禁毒知識。
……
2017年8月,薩亞·加爾恒到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公安局城鎮派出所巴音布拉克社區警務室上班的時候,剛畢業一年。
看著光禿禿的廣場,他謀劃著去擺個“地攤”。這位致力于當警察的年輕人在實現愿望的時候,就想把自己滿腔的熱情用到最有用的地方去。
經過請示后,他很快準備好了幾樣小物件:禁毒宣傳品、禁毒小獎品。當年9月開始,每天晚上9點他都帶著隊友和禁毒宣傳志愿者準時到廣場打卡,鋪開禁毒宣傳“地攤”。

剛開始,廣場上稀稀拉拉沒幾個人,隨著宣傳大喇叭響起,人慢慢聚集起來。
薩亞在展板前放置了海洛因、鴉片、冰毒、“跳跳糖”等30多種毒品模型,過往群眾都好奇地抻著脖子想要一探究竟。
趁著大家的新鮮勁兒,薩亞舉著大喇叭說:“如果您有涉毒違法犯罪線索,請向公安機關舉報。今天,我們設置了禁毒知識競賽、有獎競猜、套圈活動,歡迎大家參加。”
于是,有了開頭的一幕。
薩亞在縣城搞起了轟轟烈烈的禁毒宣傳活動,走社區、進校園,點線面結合,全方位、多角度、高頻率的禁毒宣傳讓他在縣城出了名。
2018年6月,薩亞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優秀校外輔導員”。
“小薩調解室”熱心為民排憂解難

“社區是個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大家庭的一份子,作為社區民警就要全心全意地去關心每一位居民。”提到服務群眾,年輕的薩亞這樣說。
2021年1月,針對走訪中發現的比較簡單、易于調解的鄰里、家庭等民事糾紛,薩亞提出了打造“小薩調解室”的想法,希望能快速解決日常民事糾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2021年6月,轄區居民趙師傅找到薩亞說:“小薩,快幫幫我們吧,我們家的房頂都要塌了。”
薩亞上門查看后發現,趙師傅家房頂的粉刷層已經脫落到了床上、地板上,屋內粉塵嗆鼻。趙師傅的老伴王阿姨說:“小薩,你看看,這還讓我們怎么住啊?樓上裝修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每天早上不到八點就開始施工,中午都不休息。本來想忍幾天裝完就好了,可是現在……”
薩亞立即聯系樓上業主張先生。起初張先生以工作繁忙為由,不愿出面解決問題,薩亞就一次次電話溝通,還把趙師傅家的現狀拍成照片傳給張先生。
“誰家都有老人,要是您家的老人遇到這事,不知道您會有什么感想?”在薩亞的勸說下,張先生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同意到“小薩調解室”面對面解決問題,雙方最終達成了調解協議。
“小薩調解室”運行以來,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25起,調處成功率達98.7%。
“小薩說法”譜寫普法宣傳新篇章

2021年6月,針對轄區務工人員法律意識比較薄弱的現狀,薩亞提出每個月開展一次集中法律講座,幫助群眾樹立起平時學法懂法、遇事找法用法的觀念。
“小薩說法”課堂應運而生。薩亞借助自身會多種語言的優勢,定期向務工人員開展多種語言版本的普法宣傳、走訪座談,同時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2021年年初,轄區務工人員喀某由于國家通用語言不好,擔心工作拿不下,心理壓力大,時常酗酒解壓,可是沒想到因此常常和工友發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
薩亞在走訪中了解情況后,主動與喀某聊天交心,耐心幫他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為他講解法律規定,還帶著他一起學國家通用語言,講解工作方法,幫他找到自信。
很快,喀某放下了思想包袱,工作越干越順心,還被單位評為優秀員工。拿到單位獎勵的第一時間,他就高興地把好消息分享給了薩亞。
薩亞以不同形式的“小薩說法”,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轄區落地開花,獲得了群眾一致好評。
和布克賽縣公安局以“小薩調解室”“小薩說法”為試點,梳理警務室和警務站共同業務,優化整合警務區警力,以點帶面,在全局推廣經驗。很快,“老趙調解室”“胡楊調解室”等一批調解室成立了起來,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2019年,薩亞被評為和布克賽爾縣公安局“十佳民警”;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榮獲“自治區便民服務先進個人”榮譽。
有人說,生命的價值是由激情和智慧交織而成的。29歲的薩亞·加爾恒把他的激情落實為點點滴滴平凡而樸實的工作,用日復一日默默的辛勤耕耘,詮釋他對工作的忠誠和熱愛,也詮釋了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