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鈴鈴~叮鈴鈴~……”
“喂,你好,這里是……”
365天,每天24小時,
只要電話響起,
他(她)們就立即進入狀態,
對待群眾,
有警必接,有難必幫,
有險必救,有求必應;
用耳朵站崗,用聲音出警,
他(她)們是110指揮中心接警員。
今天,我們走進110指揮中心,
一起去看看接警員的故事↓↓
溫暖每一個報警人
若羌縣公安局 張紅梅

2021年4月成為一名接警員,工作至今保持群眾“零投訴”。每接到一個電話,她都能耐心傾聽報警人的訴求,溫和地詢問地址及緣由,用簡練但精準的文字將其記錄下來,以“5秒接警、10秒派警”的速度將就近警力派到報警人身邊。
2021年6月,張紅梅接到了一個五歲小男孩打來的報警電話。小男孩一直在哭,張紅梅一邊安慰小男孩的情緒,一邊詢問地址,及時派附近的警力到達現場,并跟孩子父母取得聯系,原來是小男孩睡著了,爸爸媽媽臨時出去辦事,沒想到孩子醒了。
作為一名接警員,接好一個電話容易,接好成百上千個電話不容易。一個電話,短的十幾秒,長的可達幾十分鐘,每分每秒都有可能驚心動魄,甚至是生死攸關。“接警,不是接到電話后通知民警出警這么簡單,我們是警情的第一道關卡,要了解有效信息,安慰著急的群眾,及時準確處理警情。”張紅梅說。
生命線上的守護者
若羌縣公安局 古再麗努爾·艾爾肯

她從事接警工作3年,被同事們稱為“暖心姐姐”。
2021年11月上旬的一個晚上,古再麗努爾在值班中接到一起報警,報警人稱他的朋友到若羌縣后與家人失去聯系。失聯人員是重度抑郁癥患者,且攜帶大量安眠藥,有自殺傾向,情況十分緊急。
根據警情,古再麗努爾快速了解記錄了報警人提供的失聯人員有效信息,迅速推送處警部門。隨后城鎮派出所與網安大隊協調聯動開展工作,通過查看監控,分析研判,確定失聯人員最后的行蹤軌跡,預判人員活動方向。經過44個小時連續尋找,最終在距離城區60多公里的戈壁灘找到了失聯人員。
“得知他獲救,我懸著的心才放下了。我覺得通過我們的努力,至少能夠給他一次冷靜的機會,一次再跟家人溝通的機會,這樣可以盡量減少遺憾。”古再麗努爾說。
心系群眾,為民服務
賽里木湖景區公安分局 陳雪琴

加入公安隊伍后,陳雪琴深知110接處警工作是建設和諧警民關系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她在工作中認真處理每一起報警電話,設身處地做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求,將小小接警臺當成公安機關親民、愛民的窗口,將群眾和各出警單位的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質量的標準。2021年以來,陳雪琴共值班153次,受理報警求助電話75起,安排有效警情45起,未受到一次有效投訴,較好維護了公安機關的良好形象。
“每一次電話鈴聲響起,都代表著群眾身在困難時刻,急需幫助。接起電話時,我要做的不僅是安撫電話另一端群眾的情緒,還要及時了解他們的困難需求,并根據情況實時調配警力前往解決。”陳雪琴說,她要把“有困難找警察”演繹為實實在在的“心系群眾,為民服務”。
“活地圖”是基本要求
博樂市公安局 劉倩

接警生涯6年,劉倩不僅是個“百事通”“活地圖”,還是個隨機應變的“指揮官”。不僅能高效完成接派警工作,更能切實從群眾的角度對待各種求助和咨詢,換位思考幫助群眾解決求助問題。
作為110接警組組長,劉倩認真協助中隊長開展隊伍日常管理工作,關心關注每一名組員的工作及生活情況。在休息時間,她經常帶領組員穿梭在博樂市的大街小巷,了解新的路況和新的場所地址,掌握交通的基本路線和各警務站的轄區,為接處警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日夜守護你
溫泉縣公安局 古麗瑪麗婭

2015年9月到溫泉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開始接警員工作,古麗瑪麗婭用無形的聲波傳遞著濃濃的真情,默默地實踐著“有警必接,有難必幫、有險必救”的莊嚴承諾。
10年來,多少個夜晚,她守護在電話機旁,早已記不清接過多少次電話,發過多少條指令,但她明白,每一通電話都是沉甸甸的責任,她必須時刻保持頭腦清醒,妥善處置每一起警情。110接警工作雖然平凡枯燥,但在她的心中,這份工作無比崇高。
時間的流逝沒有改變她對公安工作的摯愛和初心,她細微的付出如春風化雨,滋潤著一方的平安祥和,見證著忠誠為民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