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平安網訊 12月23日,阿勒泰地區福海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引經據典,巧妙運用“六尺巷”典故,成功化解了一起土地糾紛案件。
據了解,2019年,福海縣解特阿熱勒鎮桑斯孜拜闊克鐵熱克村村民馬某因李某長期占用自己的耕地養牛,兩人產生糾紛,馬某將李某訴至法院。
9月1日,經開庭調解,李某返還馬某占用土地3畝。案件調解后,因李某長期未將土地歸還給馬某,馬某向福海縣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11月18日,案件進入執行程序,承辦法官通過走訪了解到,李某占用土地約3畝,周圍安裝有鐵絲網和木樁用于養牛。在執行調解過程中兩人再起爭執,李某告訴執行法官:“我在這里養了幾十年的牛,為什么要把這片地給馬某?”,馬某說:“這片地本來就我的。”,雙方劍拔弩張,誰都不服氣。
當日,執行法官唐家熱克·胡都斯想到了“六尺巷”的典故。他說,“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為一段歷史佳話,源于張家與鄰里之間的土地糾紛。
“六尺巷”典故是發生在清代一樁膾炙人口的民間故事。大學士張英的府第與吳姓相鄰。吳姓蓋房欲占張家地,雙方發生糾紛,告到縣衙。張英知道后立即批詩寄回,詩曰:“一張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詩,旋即拆讓三尺,吳姓深為感動,也連讓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條六尺寬的巷道。
鄰里之爭進一步“狹路相逢”,退一步“海闊天空”。最終,李某與馬某都被故事中人物的行為感動了,雙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