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區(qū)哈巴河縣喀拉翁格爾村,距離哈巴河縣城約40公里,距離邊境約13公里。1972年起,第一代護邊員就開始在這里護邊。因為這個村家家戶戶都有護邊員,每個護邊員都是邊境線上的“活地圖”,所以這個村被譽為護邊村。
11月24日,記者一行來到喀拉翁格爾村。
展現(xiàn)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副壯觀景象:邊境線上的山區(qū),早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多嬌冬景。雪原遠處,有一片黑點正逐漸向村里移動。不一會兒,一個個身著護邊服的護邊員腳踏滑雪板飛馳而來,個個含胸、曲腿、張臂滑行,到地方了再來個漂移式“剎車”,記者不由感嘆:“英姿颯爽,帥!”
綁在他們腳上的那副長長的、附有皮毛的滑雪板,比起平日在滑雪場見過的那種五顏六色的滑雪板,只能用“十分樸素”這個詞來形容。
但是,它可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這是毛皮滑雪板,都是純手工做的,每副都是‘限量版’,絕對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同行的哈巴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哈力木·爾斯汗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在與毛皮滑雪板“零距離”接觸之前,記者專門補了課:由于歷史、地理、氣候等原因,冬季的阿勒泰地區(qū)是名副其實的雪域,生活在這里的勞動人民積累了豐富的和冰雪相依、相伴、相應的經驗和技巧,毛皮滑雪板就是這里老百姓智慧的結晶。相傳在2005年,人們在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區(qū)發(fā)現(xiàn)了人類滑雪姿態(tài)圖案的巖畫,據(jù)專家考證距今已有1.2萬年,故阿勒泰地區(qū)被稱為“人類滑雪起源地”,而滑雪神器“毛皮滑雪板”則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滑雪板之一。阿勒泰“毛皮滑雪板”被譽為滑雪“活化石”,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曾在各媒體紅極一時,成為非遺“網(wǎng)紅”。
“你們巡邏的時候,騎著馬還要帶著這么長的滑雪板啊?”
“什么時候用滑雪板呢?”
……
面對記者一連串的問題,剛脫下滑雪板的護邊員紅偉·闊克乃說:“我們巡邏的地方有山,也有平地,如果巡邏任務要走山地或雪厚的地方,騎馬就不方便了,這時候就要用到滑雪板。穿著滑雪板行走時有些吃力,但下起坡來可是輕松自如……”
記者好奇地守在毛皮滑雪板旁一邊觀察一邊詢問,得知這些滑雪板有的是工匠制作的,有的是護邊員自己做的。在阿勒泰山區(qū),每個村里都有幾個制作毛皮滑雪板的匠人。
毛皮滑雪板主要取材韌性好的樺木或松木、天然就有順毛(減少阻力)和逆毛(增加摩擦力)功效的馬前腿皮毛以及堅實柔韌的牛皮繩。
2009年,古老的毛皮滑雪板的被列入自治區(qū)非遺項目,為實現(xiàn)民族文化傳承與當?shù)刈龃蟊┞糜渭鞍傩赵鍪罩赂焕^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毛皮滑雪板的前世今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它被護邊員運用于冬季護邊,則更讓護邊村——喀拉翁格爾村的村民引以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