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一大早,在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輪臺鎮的輪臺縣自然草原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兩位客商正在與合作社負責人熱合曼·熱依木商量購買種羊事宜。
“這兩個客商是老客戶了。我培育的種羊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熱合曼自豪地說。
“現在熱合曼牛得很,他養殖技術高,還懂管理,合作社社員們都很佩服他。”輪臺鎮黨委委員、宣傳干事瑪依熱·色提瓦里地笑著說。
輪臺鎮農民有養羊傳統,但受技術和資金制約,養殖大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低。
“熱合曼腦子比較靈光,有養殖經驗。沒有成立合作社以前,他自己養了幾十只羊,販賣牛羊也掙了不少錢。”瑪依熱說。
2013年,輪臺鎮看中了熱合曼善于經營的優勢,幫助他成立了輪臺縣自然草原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年,31戶農戶、10戶貧困戶加入該合作社。
為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2017年,輪臺鎮又將兩個扶貧養殖項目入股該合作社。熱合曼不負眾望,連續3年給143戶村民分紅達60余萬元。
“我入股20只羊羔,3年分紅9000元。今年,合作社還將返還給我20只改良品種的生產母羊。”輪臺鎮亞克巴格村村民巴哈爾古麗·阿卜杜熱伊木高興地說。
為了讓社員增加收益,在技術員的幫助下,熱合曼淘汰了一年一胎的傳統肉羊品種,引進了一年多胎的杜泊羊等新品種,現在合作社里有10余個品種。
隨著合作社規模的擴大,熱合曼又經營起了“托管羊”業務,許多散養戶將羊交給合作社托管,自己出去務工,又多了一份收入。
“我的12只羊交給合作社托管,去年領了3000元的分紅款,自己在合作社上班每月還能拿到3000元工資。”在合作社上班的亞克巴格村村民阿布拉·吾斯曼開心地說。
為了拓展羊肉銷路,在鎮干部的幫助下,熱合曼與縣域內10余家單位和鄉鎮食堂達成了合作,每天供應價值3萬元左右的牛羊肉。
目前,輪臺縣自然草原牛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羊2000余只、牛40余頭,帶動11人就業,已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肉羊養殖經營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能走到今天,要感謝鎮上的干部和技術員。他們從技術咨詢、飼養管理到聯系銷售,為我操了不少心。”熱合曼感激地說,他要像鄉鎮干部一樣,帶領更多村民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