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大河沿子鎮額勒森陶勒蓋村陽光明媚,村民劉輝(化名)正在測量一片宅基地。3個月前,劉輝在精河縣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的調解下,從哥哥處要回屬于自己的宅基地,準備好好規劃一番。
平安樞紐人人共建、法律驛站人人共治、智能平臺人人共享……今年以來,精河縣以縣級矛盾糾紛調解中心為牽引,推進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將信訪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等力量整合,使基層社會治理從“獨角戲”向“大合唱”轉變。
平安樞紐人人共建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也在基層。
去年以來,精河縣各鄉(鎮、場)積極推動矛調中心建設,點線面結合、一體化聯動、全方位延伸,努力將群眾信訪和矛盾糾紛解決在當地,形成“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縣域社會治理體系。
只跑一趟,7天調解,在精河縣托里鎮務工的王某通過精河縣矛調中心工作人員的調解,拿回了被拖欠的6800元工資。今年6月,精河縣成立縣級矛調中心,該縣9家單位26名工作人員常駐中心集中辦公,設立聯合接訪、勞動監察、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公證、公共法律服務等窗口,可“一站式”提供20余項服務管理內容,實現走進一個廳、事情全辦清。

截至目前,精河縣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已接待辦事群眾415批、798人次,一次性化解率達到90%以上,信訪窗口一次性化解率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專業的法律服務得到辦事群眾的一致認可。
法律驛站人人共治
打造“平安精河”綜合體,需要整合各部門平臺,更需協同各部門機制。精河縣、鄉(鎮、場)、村(社區)三級矛調中心目前已實現全覆蓋,各鄉(鎮、場)、村(社區)因地制宜進行功能優化,并吸收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及調解品牌工作室進駐中心,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
12月1日,在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呼薩英鐵熱克村村委會會議室,一場法律懇談會直播正在進行。精河縣司法局通過抖音“精河觀察”賬號,采取線上直播和線下互動的形式,邀請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和律師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
精河縣大河沿子鎮矛調中心整合綜治中心等平臺功能,吸納司法、信訪、法庭等力量入駐,“一站式”為群眾提供各類法律服務。
記者在精河縣各鄉(鎮、場)矛調中心看到,人民調解先行、職能部門處置、司法力量托底,是矛調中心高效運行的重要原因。
今年6月,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五隊村民李某等人與崔某的合同糾紛,在人民調解員多次調解無果后,起訴至法院。收到案件后,精河縣人民法院駐八家戶農場法官工作室法官李壽江,通過視頻連線在外地的崔某,并和人民調解員配合,多方調解,最終促使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簽訂書面調解協議,并在線完成司法確認。
精河縣黨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室主任王唯說:“通過完善矛調中心運行機制,建立受辦一體的即接即辦機制、協調聯動的會商研判機制、上下對接的協調辦事機制、陽光透明的公開監督機制等,先依法就地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按規定導入訴訟程序,建立重大疑難信訪事項聽證終結制度,推進信訪事項依法終結,提升矛調中心工作效能。”
智能平臺人人共享
從村(社區)“微家園”、公共法律服務“云視訊”到法院“云調解”等,精河縣矛調中心建設納入數字治理大格局,不斷完善線上線下聯動機制,打造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基層治理從數字化、智能化向智慧化轉變。
10月31日,精河縣精河鎮居民何某在社區“微家園”微信群求助,何某等6人在精河縣某配送公司工作,后因公司資金短缺,導致其共計2萬余元的工資一直未結算。看到求助信息后,社區人民調解員及時聯系何某,核實情況后,將何某的案件推送至精河鎮矛調中心,后交由精河縣人民檢察院。
接到案件后,承辦檢察官多次走訪了解情況。由于公司負責人在外地,檢察院召開視頻聽證會,通過釋法說理、耐心勸導,使雙方當事人達成還款協議。
“我的土地承包合同出現了問題。”“公司沒有和我簽訂勞動合同怎么辦?”11月29日,在精河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咨詢室內,法律服務工作者通過視頻收到群眾提問,并逐一解答。
去年9月,精河縣司法局建立“云視訊”網絡終端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咨詢室,可與精河縣7個鄉(鎮、場)、100個村隊(社區)、2個便民警務站、6個重點行業部門連線,隨時滿足群眾法律需求。
目前,“云視訊”已成為精河縣社會治理綜合體系建設的有效平臺。該縣定期運用“云視訊”平臺開展法律服務三級懇談會,連接各村舉辦線上普法課堂、法治講座,提供公共法律服務,為基層組織提出法律建議等。
社會治理的難點在哪里,服務群眾的觸角就延伸到哪里。 在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手段的同時,精河縣在該縣100個村隊(社區)配備187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匯聚線上線下治理力量。
精河縣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網信黨工委書記何鋼說:“今后,我們將加強網上矛調治理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網上矛調中心’,加強政務投訴舉報平臺應用,做到24小時接訪不‘打烊’,讓矛調中心成為矛盾化解‘終點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