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掛牌成立6個黨小組活動大院,增強黨員凝聚力;建起4個文化廣場,點亮村民文化新生活;精準摸排矛盾糾紛風險隱患,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支持村辦企業、發展庭院經濟,繪就鄉村幸福畫卷……
近兩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該單位駐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訪惠聚”工作隊接續奮斗、擔當作為,落實落細自治區黨委部署要求,統籌用好村級力量,用真情溫暖民心,用實干助力鄉村振興。
即日起,石榴云法治頻道推出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訪惠聚”駐村工作系列報道,講述工作隊指導村兩委強黨建、聚合力,帶領村民真抓實干促振興的故事,展現工作隊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黨旗映紅農家院
——自治區黨委政法委“訪惠聚”駐村工作系列報道之一
初冬的傍晚,夕陽透過葡萄棚架,斜照在有著漂亮花紋的大門上,兩個紅色門牌異常醒目:“第一黨小組活動大院”和“民族團結大院”。
這是喀什地區疏附縣站敏鄉艾日克貝西村農民黨員麥麥提艾力·烏布力的家,今年3月,這里掛牌成為了村黨總支第一黨小組活動大院,截至目前已開展6次活動。
自從掛上“第一黨小組活動大院”的牌子,麥麥提艾力一家人覺得特“長面子”,村民們都喜歡來家里做客,院子里總是熱熱鬧鬧的。
11月5日晚,記者跟隨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駐艾日克貝西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村黨總支書記董梅來到麥麥提艾力家,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
當天來參加活動的除了第一黨小組成員,還有鄰近的村民。大家圍坐在麥麥提艾力家的客廳里,品嘗著工作隊準備的美食,談論一年來的收獲。
在村辦服裝廠上班的村民凱姆拜爾古麗·艾麥提說,她在烏魯木齊看病期間,工作隊隊員經常去她家打掃衛生、收拾庭院;兒子兒媳在海南三亞市開米粉店,工作隊隊員常常通過“云教育”在線與夫妻倆溝通,引導他們依法經營。“工作隊隊員就是我們的親人!”凱姆拜爾古麗說。
聽了凱姆拜爾古麗的故事,28歲的艾買提江·麥麥提連連點頭。他幼時父母去世,由兄嫂撫養長大,曾經不思上進天天混日子。工作隊隊員經常找他談心,告訴他“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還引導他發展庭院經濟。工作隊真心實意的關心關懷,讓他覺得生活有了奔頭,他開始種大棚蔬菜、養殖牛羊。
口袋鼓了,觀念也不一樣了,不僅自己走上了勤勞致富路,而且還在村黨總支的安排下義務修建文化廣場,主動幫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喂牛羊……今年年初,艾買提江因為在疫情防控期間當志愿者表現出色,被村里評為“優秀志愿者”。3月,他正式向村黨總支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黨小組活動大院”設在農民黨員家中,不僅激發了黨員活力,而且還起到組織、凝聚群眾的作用,為黨組織與黨員、群眾架起聯系溝通的橋梁。“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不斷增強,這正是我們建立黨小組活動大院的目的。”董梅說。
艾日克貝西村有60名農民黨員,為了將他們擰成“一股繩”,董梅帶領工作隊、村黨總支實施“兩步走”方案:第一步,歷時兩個多月,在村委會打造黨員活動中心,精心制作榮譽展示柜、黨史墻、紅色書吧、主題黨日展板等,為全村黨員群眾提供學習交流活動的場所;第二步,探索陣地前置,按照居住相鄰、相對集中、便于服務的原則,選擇黨性觀念強、綜合素質好、致富本領強、輻射帶動作用好的黨員,在其家里掛牌成立“黨小組活動大院”,組織黨小組成員、“四老”人員、村民等定期開展黨小組活動,及時傳遞黨的聲音。
為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工作隊挖掘每個“黨小組活動大院”的特點,量身定制“LOGO”,配齊書柜、桌椅、圖書。第四黨小組組長阿不都熱依木·瓊家夫妻恩愛、兒女孝順,一家人一門心思謀發展,工作隊圍繞“幸福人家”主題,在其庭院墻壁上設計了感黨恩、“民族團結一家親”等彩繪;第三黨小組組長圖提古麗·麥海提家兩個女兒都是大學生,她家的彩繪盡顯文化氣息。
有32年黨齡的老黨員薩迪克·麥麥提說:“‘黨小組活動大院’就是黨員的第二個家。”村黨支部書記阿不都熱依木·艾爾肯則告訴記者:“陣地強了,黨員們的思想豐富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提升。”
艾日克貝西村打造的學習型黨組織陣地,激活了基層黨建的“神經末梢”,被該縣定為基層黨建示范點。
今年5月,疏附縣召開農村黨建暨“訪惠聚”駐村工作現場推進會,艾日克貝西村是其中一個觀摩點;7月,疏附縣將基層黨建工作現場會召開地點放在麥麥提艾力家。
黨建引領,激發黨員新動能;黨員示范,凝聚群眾向心力。今年以來,艾日克貝西村村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有11人遞交入黨申請書。村民人心向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村莊呈現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