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江西南昌當地媒體聯合南昌交警進行“夜查酒駕”直播。一駕駛人孫某被交警查獲,她當著執勤交警面指名道姓叫人過來幫忙,被拒后又不配合吹氣檢測,總共吹氣66次(耗時17分鐘)才檢測成功,酒精測試儀數據顯示為117mg/100ml。此外,涉事人孫某在現場“叫yu wei過來”的言論引發網友熱議。( 11月8日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11月9日,警方通報南昌全市公安系統內共有6名姓名諧音為“yu wei”的民警,均與當事人毫不相關。同時,警方對瑪莎拉蒂醉駕涉事人孫某的執法現場正面曝光,涉事人孫某態度蠻橫眼神蔑視。涉事人孫某的行為,反映了她自我建構的特權優越感而導致的盲目自信之態。她“叫yu wei過來”的言論反映了其對“熟人社會”形態的自我認知。正是因為涉事人孫某認為讓警方認為其“上頭有人”能逃脫罪責,故而產生了這套措辭。先不遑論涉事司機是否真的“上頭有人”,還是只是虛張聲勢“碰瓷”警方,但這背后都反映了一個問題——妄圖借用“熟人社會”下的“公權私用”逃避罪責。但毫無疑問,在當今社會形態下,輿論和法律會治好你的“熟人社會病”。
“熟人社會”由來已久,是“人情社會”的一種,通俗來講就是“小圈子”,其弊端是造成了公權私用現象廣泛存在。
“熟人社會”違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輿論監督將逐步消解“公權私用”,社會輿論會治好你的“熟人社會病”。中國社會對“公權私用”早已深惡痛絕事實上,可能很多人深陷其中,但并不代表廣大群眾的認可。數年前的“我爸是李剛”案,引發全網對“我爸是李剛”的造句行動,實際上反映了大眾對特權階層的聲討。這種權力,緣于公權私用,更緣于公權濫用,這是中國社會輿論所不能容忍的。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在輿論監督下,公職人員必將謹言慎行,慎用權力。
法治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熟人社會”正在消解,也必將進一步消解。“有了熟人好辦事”,似乎是社會或者成人之間約定俗成的一套社會準則,但毫無疑問,法律的不斷完善也將進一步消解“公權私用”現象。今年1月1日頒布的《民法典》也對權力濫用、公權私用等現象有了更為明確的法律界定。
沒有權力能成為遮住犯罪的保護傘,沒有特權階層可護身。在當下的中國,法治進程的推進,社會在進步,文明在發展,輿論和法律的雙重施壓之下必將治好“熟人社會病”。